山平村坞连,野寺钟相答。
晚阴生林莽,落日犹在塔。
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
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
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
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
立石象兴王,遗迹今岌嶪。
功勋三吴定,富贵四海甲。
归来父老藏,崇高畏摧压。
诗人巧讥病,牛领恣挑抉。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
是非亦已矣,兴废何仓卒。
持归问禅翁,笑指浮沤没。
山平村坞连,野寺钟相答。
晚阴生林莽,落日犹在塔。
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
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
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
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
立石象兴王,遗迹今岌嶪。
功勋三吴定,富贵四海甲。
归来父老藏,崇高畏摧压。
诗人巧讥病,牛领恣挑抉。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
是非亦已矣,兴废何仓卒。
持归问禅翁,笑指浮沤没。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和子瞻自净土步至功臣寺》。诗中描绘了山间村庄、野寺与钟声相互呼应的宁静景象,傍晚时分,树林里暗影渐生,夕阳映照着古塔,显得静谧而庄重。诗人邀请僧侣一同漫步在青山之月色下,途中送别和迎接客人,展现出人情世故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提及当地的历史人物钱王,他在壮年时期曾在此地显赫一时,乡人以贫贱为耻,却能识别真正的英雄。功臣寺的建立和遗迹见证了钱王的功绩,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功勋与富贵都如泡沫般消散。诗人以巧妙的笔触讽刺了历史的变迁和是非的短暂,最后将这些问题留给禅翁去解答,以“浮沤没”形象地比喻世事无常。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历史故事,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兴衰的深沉感慨,体现了苏辙诗歌的哲理性和艺术魅力。
吾闻君人者,奔走天下士。
进退手所操,谁云无所事。
祥麟不苟出,妖狐足儇利。
吁嗟进退间,而诚关至治。
何物鬼蜮徒,貌陋据台位。
奸邪惑帝聪,子仪徒自恚。
而亦有人猫,月堂运深智。
李适日衔杯,九龄亦趍避。
朝中有君子,四方君子至。
君看权倖门,群儿竞投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