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山上松,挺挺凌云标。
涓涓山下泉,混混东归流。
根源夙有托,高远群无俦。
洵美山中人,寓迹山之幽。
栽培与盈进,比则事藏修。
朝登玄鹤岑,夕汲青蘋洲。
巢居漱芳润,亦足忘吾忧。
亭亭山上松,挺挺凌云标。
涓涓山下泉,混混东归流。
根源夙有托,高远群无俦。
洵美山中人,寓迹山之幽。
栽培与盈进,比则事藏修。
朝登玄鹤岑,夕汲青蘋洲。
巢居漱芳润,亦足忘吾忧。
这首诗以“松”和“泉”为题,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象,同时也寓意深远。开篇“亭亭山上松,挺挺凌云标”,松树矗立在山顶,直插云霄,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接着“涓涓山下泉,混混东归流”,山下的泉水潺潺流淌,最终汇入大海,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流转。诗人通过对比“根源夙有托,高远群无俦”,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洵美山中人,寓迹山之幽”,赞美山中的隐士,他们栖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远离尘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接下来“栽培与盈进,比则事藏修”,借隐士的修身养性,表达了对自我完善和不断进步的向往。最后“朝登玄鹤岑,夕汲青蘋洲。巢居漱芳润,亦足忘吾忧”,描绘了隐士清晨登山,傍晚取水,居住在充满芳香的环境中,足以忘却一切烦恼,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高尚人格的颂扬,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追求。
文华殿头风日晴,御书和墨烟云生。
圣皇洒翰动盈案,字字尽作蛟龙形。
瑶笺向日光如拭,中有古方三四帙。
卷册真从大典传,贻谋远自文皇出。
禁庐侍直多名医,联班拜赐当彤墀。
囊中妙得君臣秘,纸尾亲蒙姓氏题。
承恩捧下黄金阙,如揭中天行日月。
小试人间疠气消,深藏夜半虹光发。
古来用药如用人,牛溲马勃皆通神。
古来医人似医国,病未察形先察脉。
我皇一念通炎黄,要开寿域归平康。
愿推万念及万物,直遣四海同虞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