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泪犹过西郭村,朅来今日始知门。
寻常蹊径多污渎,绝代湖山隐缭垣。
名地得人相托死,哀禽衔木可偿怨。
徒闻朴学悲君者,独有纲常不敢言。
掩泪犹过西郭村,朅来今日始知门。
寻常蹊径多污渎,绝代湖山隐缭垣。
名地得人相托死,哀禽衔木可偿怨。
徒闻朴学悲君者,独有纲常不敢言。
这首诗是黄节在清末近现代初年悼念好友王静安(王国维)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哀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人以泪水遮面走过西郭村,感叹今日才真正了解了王静安的境遇。他描述了王静安生前所在之地,寻常道路却充满污浊,而那绝美的湖山景色也被环绕着围墙,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困境。
诗人提到王静安即使在名利场中也坚守自我,如同名地得人所托,但最终选择以死明志,表达对其高尚人格的敬仰。哀鸟衔木象征着对亡者的哀悼,同时也寓含着对不公世道的控诉。最后,诗人提到那些悲痛王静安的人,虽然同情他的遭遇,但在纲常礼教的束缚下,他们不敢直言其内心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是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无声批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