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子儿哮吼,龙马驹絙跳。
古佛镜中明,三山孤月皎。
师子儿哮吼,龙马驹絙跳。
古佛镜中明,三山孤月皎。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形象,展现了禅宗修行的境界与智慧。
"师子儿哮吼,龙马驹絙跳",狮子幼崽的咆哮如同雷鸣,龙马幼驹的跳跃如同闪电,这里以动物的激烈动作象征着内心深处的觉醒与力量的爆发,暗示了修行者在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突破。
"古佛镜中明,三山孤月皎",古佛的光辉在镜子中清晰可见,仿佛是修行者内心的光明与指引,而三山孤月则象征着孤独的修行之路,即使在寂静与孤独中,修行者的内心依然明亮如月,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禅宗修行中对内心力量的挖掘、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在孤独中保持内心光明的精神状态。
市居厌烦嚣,山栖讶岑寂。
惟此半亩园,可以恣吾适。
远可揽溪山,近不越篱壁。
周垣缀牡蛎,甃坛斲方石。
庭庑不必宽,胡床只数尺。
中间列图书,兼以置琴奕。
盆鱼畜数头,时花随意植。充圈有鸡豚,良酝储庖■。
佳朋过即留,客散掩关息。
从容理编帙,兴至弄笔墨。
何必问舍田,谋道即谋食。
我有一小园,亦有耽书癖。
其奈尊常空,宾至无颜色。
尔今食稍饶,可以延嘉客。
拥书对良朋,此乐有何极。
只在此林庐,同欢不同宿。
书声近相闻,得句还相续。
凉雨澹幽轩,宵吟恒达旭。
晨兴理盥栉,散虑恣遐瞩。
叶光鉴初影,房栊霭新绿。
池鱼弄浅漪,谷鸟啼深竹。
耳目既无营,舒散任童仆。
入林虽未深,喜无往来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