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那琵琶曲,重弹调转凄。
自伤倾国色,故作背人啼。
太液秋光冷,长门夜月低。
流莺何意思,飞过掖庭西。
无那琵琶曲,重弹调转凄。
自伤倾国色,故作背人啼。
太液秋光冷,长门夜月低。
流莺何意思,飞过掖庭西。
这首诗《题背面美人图》由明代诗人谢榛所作,通过描绘一幅背面美人的画像,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与暗示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深刻理解和对命运的感慨。
首句“无那琵琶曲,重弹调转凄”,以琵琶曲的哀怨旋律开篇,暗示了画面中人物内心的悲凉与无奈。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常与离愁别绪、相思之情联系在一起,此处借以表达画中人物的情感状态。
“自伤倾国色,故作背人啼”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她自怜拥有倾城之貌,却选择背对着观众哭泣,这一动作不仅表现了她的孤独与寂寞,也暗含着对命运不公的无奈与抗争。这里的“背人啼”既是物理上的背向,也是心理上的逃避,反映了人物在面对外界评价与期待时的矛盾与挣扎。
“太液秋光冷,长门夜月低”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太液池的秋水显得格外寒冷,长门宫的夜晚月光低垂,营造出一种孤寂、幽深的氛围。这两句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也象征了人物所处的环境与心境的相似,暗示了她被遗忘、被边缘化的命运。
“流莺何意思,飞过掖庭西”以流莺(即黄莺)的飞行作为收尾,流莺本是春天的使者,但在诗中却显得孤独而迷茫。它们飞过掖庭西,似乎是在寻找归宿,却又不知所终。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寓意着人物命运的飘渺与不可预知,以及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背面美人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见解和对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手法,传达了对生命中美好与痛苦并存的复杂情感的感悟。
老去追游骨亦疲,黑甜唯觉睡如饴。
渐差素彩弄华发,犹梦清妍侍曲眉。
愧甚雕樽负珠履,独馀残雪照书帷。
未妨管领东风在,官柳溪梅不用疑。
道人诗思前溪水,流出山来亦自清。
谩寄凤凰台畔雪,不妨竹里润琴声。
楚天秋早,过中元拈指,蓂飞四荚。
怪得千门佳气满,恰值生申时节。
蓬矢当年,椒盘今夕,瑞木金炉爇。
主人情重,酒红潮上双颊。
且看戏彩□□,鼎分丹桂,兰玉同班列。
更喜萱庭南极老,亲授长生秘诀。
养浩颐然,后昌青紫,天报公阴德。
年年盛会,祝延椿算千百。
喜椿庭。近来强健,团栾雁序欢声。
正柳絮帘栊清昼,牡丹栏槛新晴,缓飞翠觥。
阿戎碌碌功名。但要无灾无难,何曾著公卿。
且抖擞斑衣,笑供儿戏,共将乐事,细酬佳景,须知翠袖全盛绿黛,金章不换蓑青。
松亭。中间顿个寿星。
鼠技易穷谁比数,牛衣政可眠春雨。
虎窥九关高莫扪,兔秃千毫老无补。
龙婴鳞逆事可惊,蛇画足添心独苦。
马宁坂下困盐车,羊勿梦中翻菜圃。
沐猴从尔楚人冠,荒鸡宁起刘郎舞。
狗监无烦诵子虚,豕亥纵分吾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