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兴·其七》
《杂兴·其七》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古风

诡时苦难遇,直道苦不华。

挈瓶羸众口,绳墨矫群邪。

所以上古人,工拙无常家。

陆沈金马门,醉即据地歌。

世久自相玩,为德一何多。

在群既累生,孤贵亦失和。

首阳与柳下,一龙复一蛇。

同流虽所愿,迹迩心则遐。

(0)
鉴赏

这首诗《杂兴(其七)》由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道德价值的独到见解。

首句“诡时苦难遇”,揭示了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中,寻找机遇的艰难。接着,“直道苦不华”表达了坚守正直道路的不易,往往不被世人所赏识或理解。

“挈瓶羸众口,绳墨矫群邪”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以微小之力对抗世俗偏见,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行为。这里“挈瓶”比喻力量微薄,“绳墨”象征正直的标准,而“矫群邪”则是指纠正那些偏离正道的群体行为。

“所以上古人,工拙无常家”表明诗人推崇古代圣贤,认为他们的智慧和品德超越了技艺的高下,体现了道德与智慧的永恒价值。

“陆沈金马门,醉即据地歌”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忘饮酒放歌,保持内心的自由与洒脱。

“世久自相玩,为德一何多”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玩弄权术,而真正的美德却被忽视,强调了道德价值的重要性。

“在群既累生,孤贵亦失和”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关系的理解,无论是群体生活还是个人尊贵,都可能带来矛盾与不和谐。

最后,“首阳与柳下,一龙复一蛇”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暗示了高尚与卑劣之间的对立,同时也表达了对道德品质的追求。

“同流虽所愿,迹迩心则遐”总结了诗人对道德追求的态度,即使在同流合污的环境中,内心仍能保持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探讨了道德、智慧、社会关系和个人追求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洞察力和对道德价值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成安秋望

八月西风蝉噪时,萧萧疏叶已辞枝。

烟村物景都无赖,况是登临有所思。

(0)

分绣阁夜作二首·其二

识字始多忧,悟理良自苦。

少小习句读,岂解工训诂。

一从入老大,甚觉悔雕组。

人生各用命,何乃太知古。

典谟必皋契,诗句须李杜。

生居诸公后,已觉万事忤。

勤妇少完袄,惰农甘莽卤。

八卦不可推,天意眇如许。

(0)

无题三首·其三

香歇环沉无限猜,春阴浓淡画帘开。

有时盘马看犹懒,尽日投壶笑未回。

蝶怨岂能重傅粉,雉娇疑待更求媒。

啼妆不治金翘闇,肠断温郎玉照台。

(0)

鹧鸪天·其十二寿徐主簿

前数重阳后小春。中间十日是生辰。

二年稳作栖鸾客,百里谁非贺燕人。

无一事,扰天真。年登八八愈精神。

句稽宜解淹贤辙,黄发犹须上要津。

(0)

襄阳

带水依山一万家,襄阳自古富豪奢。

北轩二月回头望,红日连城尽是花。

(0)

悼雪庵禅师

悟了无生妙,归空若故乡。

竹房三尺像,石榻一炉香。

坏衲犹悬树,新松忽过墙。

僧中留不得,几日为凄凉。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