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芳泽兰,猗猗修竹林。
湛湛青天月,泠泠绿绮琴。
皎皎红妆女,寂寂无知音。
良人远从役,惜别泪沾襟。
寂寞余空床,徘徊弄锦衾。
欢乐苦夜促,离别怨宵沈。
飞鸟翔树间,索群动孤吟。
愿托一片影,明此千里心。
悠悠芳泽兰,猗猗修竹林。
湛湛青天月,泠泠绿绮琴。
皎皎红妆女,寂寂无知音。
良人远从役,惜别泪沾襟。
寂寞余空床,徘徊弄锦衾。
欢乐苦夜促,离别怨宵沈。
飞鸟翔树间,索群动孤吟。
愿托一片影,明此千里心。
这首清代冯誉骥的《杂诗(其四)》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情的画面。首联“悠悠芳泽兰,猗猗修竹林”以兰花和修长的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与宁静的环境,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清雅之志。接下来,“湛湛青天月,泠泠绿绮琴”通过明亮的月光和悠扬的琴声,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寂寥的氛围。
“皎皎红妆女,寂寂无知音”点出主人公,一个美貌女子因良人远行而感到孤独无伴,她的皎洁如同皓月,却无人能理解她的心境。后半部分,“良人远从役,惜别泪沾襟”直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离别的哀伤。
“寂寞余空床,徘徊弄锦衾”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孤独,她在空荡的床榻上辗转反侧,抚弄锦被,寄托相思。接着,“欢乐苦夜促,离别怨宵沈”表达了夜晚的漫长和离别的痛苦,使得欢乐显得短暂,离别之愁更显深沉。
尾联“飞鸟翔树间,索群动孤吟”借飞鸟寻求同伴的形象,寓言自己内心的渴望,希望能有一丝慰藉。最后,“愿托一片影,明此千里心”表达了她希望借助月光或飞鸟的影子,将自己的心意传递到千里之外的亲人那里。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主人公深深的离愁别绪,以及对美好情感的执着追求。
秋意足凄冷,归心只自怜。
乱峰分落照,只雁度遥天。
拙学千金帚,浮生上水船。
含晖亭畔月,最好别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