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沈积素抱,婉婉属之子。
永日独无言,忽惊振衣起。
方如在帏室,复悟永终已。
稚子伤恩绝,盛时若流水。
暄凉同寡趣,朗晦俱无理。
寂性常喻人,滞情今在己。
空房欲云暮,巢燕亦来止。
夏木遽成阴,绿苔谁复履。
感至竟何方,幽独长如此。
沈沈积素抱,婉婉属之子。
永日独无言,忽惊振衣起。
方如在帏室,复悟永终已。
稚子伤恩绝,盛时若流水。
暄凉同寡趣,朗晦俱无理。
寂性常喻人,滞情今在己。
空房欲云暮,巢燕亦来止。
夏木遽成阴,绿苔谁复履。
感至竟何方,幽独长如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性在家中因思念远方的亲人而产生的情感变化。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现实孤独的感慨。
"沈沈积素抱,婉婉属之子",开篇便以柔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母亲或妻子在家中轻抚着衣物的情景,她的心情沉静而又温柔。接着"永日独无言,忽惊振衣起",时间在她寂寞的生活中缓慢流逝,一阵风吹过,或许是一声鸟鸣,使她突然惊醒,激动地整理着衣襟。这两句传达了时间的静谧与心灵的触动。
"方如在帏室,复悟永终已"表明她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卧室之中,但很快意识到那段时光已经一去不返。"稚子伤恩绝,盛时若流水"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那份亲情如同流水般难以留住。
在"暄凉同寡趣,朗晦俱无理"中,她感受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心境变化,无论是晴朗还是阴霾,都无法让她找到生活的乐趣或道理。"寂性常喻人,滞情今在己"则透露了她的内心世界,虽然周围的人都在劝导她,但她的哀伤之情仍然留存在自己心里。
"空房欲云暮,巢燕亦来止"描绘了一室之中即将到来的黄昏,以及燕子归巢的场景,这是对孤独生活的一种象征。"夏木遽成阴,绿苔谁复履"则表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变化,而那曾经有人踩过的小路,如今已被青苔覆盖,无人问津。
最后,"感至竟何方,幽独长如此"表达了一种无尽的哀伤和对未来的迷茫,她的情感到达了顶峰,似乎在问自己这份孤寂将持续多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刻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