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三千里,行藏岂问天。
雪峰明的的,水溜响涓涓。
指冻无完甲,琴寒有折弦。
老僧如木石,性静不须禅。
故国三千里,行藏岂问天。
雪峰明的的,水溜响涓涓。
指冻无完甲,琴寒有折弦。
老僧如木石,性静不须禅。
这是一首描绘远离故土、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哲学思考的诗句。开篇“故国三千里,行藏岂问天”表达了诗人对于遥远故土的深切思念,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不再询问世俗的烦恼。这不仅是对物理距离的写照,更是心灵距离的映射。
接着“雪峰明的的,水溜响涓涓”则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面。雪峰在阳光下闪耀着洁白的光辉,而远处的溪流潺潺,声音清晰而持久。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纯净、宁静。
“指冻无完甲,琴寒有折弦”这两句则转换了画面,展示了诗人在严冬之中,甚至连手指都被冻得无法完全握拳,而他的古琴也因寒冷而断裂。这既是对极端气候的刻画,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正经历着某种严酷考验。
最后,“老僧如木石,性静不须禅”则描绘了一位老僧的形象,他的心灵如同木石般坚定、宁静,不需要通过禅修来寻求内心的平和。这是对一种超脱世俗达观境界的赞美,也可能是诗人对于自身精神追求的一种寄托。
整体而言,这段诗句以其深远的情感、生动的自然描写以及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远离故土时对生命、时间与自然之美的独到感悟。
宜阳蛮蜑国,颇习中州言。
苍山拥县城,隐几如丘园。
闲咀马槟榔,静咏舂陵篇。
喧喧铜鼓中,琴歌独悠然。
我欲往从之,奋飞无阶缘。
伫闻嘉政声,愤懑当一宣。
我家老涪翁,清风满江山。
将子留妙染,馀事垂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