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剑频年两鬓残,飞腾每切寸心丹。
喜持黄纸新除重,那厌青毡旧业寒。
杨柳晚风嗟客路,圣贤心事付儒冠。
也知衿佩相亲处,日与敷宣坐讲坛。
孤剑频年两鬓残,飞腾每切寸心丹。
喜持黄纸新除重,那厌青毡旧业寒。
杨柳晚风嗟客路,圣贤心事付儒冠。
也知衿佩相亲处,日与敷宣坐讲坛。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陶安所作的《除教职》,表达了作者在得到新的教职任命时的心情和感慨。首句“孤剑频年两鬓残”描绘了诗人长期孤寂奋斗的形象,剑虽孤独,但诗人内心坚韧不拔,岁月已在他两鬓留下痕迹。次句“飞腾每切寸心丹”则强调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他渴望通过教学来实现自我价值。
“喜持黄纸新除重”表达了诗人接到新的教职任命的喜悦,犹如捧着黄纸文书,感到责任重大。然而,“那厌青毡旧业寒”又暗示了他对过去的清贫生活的习惯,并不嫌弃,反而视为教育生涯的一部分。
“杨柳晚风嗟客路”借景抒情,以杨柳和晚风象征旅途的漂泊不定,寓言自己在教育道路上的艰辛与客居他乡的感怀。接着,“圣贤心事付儒冠”表达了诗人将圣贤的教诲和理想寄托于自己的教师身份,决心以儒家精神来引导学生。
最后两句“也知衿佩相亲处,日与敷宣坐讲坛”揭示了诗人对于教育工作的期待,他深知教育的价值,期待能与学生亲密无间地交流知识,每日在讲坛上传播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奋斗历程,又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责任感。
北风如刀割寒骨,谷已成囷不仓猝。
任从密雪落交加,旋采乾薪烧榾柮。
锄犁满屋牛在牢,鹅鸭乱鸣鸡乱发。
割烹炊黍待邻叟,饱向茅檐閒兀兀。
田家此乐乐无涯,谁道一生空汨没。
公希平子定何如,我效梁鸿终适越。
灰宫盗玉秦楼空,南山不老天无穷。
藓碑剥烂少文字,雨耕拾宝牛蹄中。
其旁筑城聚貔虎,黄土岌嶪如削铜。
西州吏人气吐虹,摧鳞敛角听相公。
少年别乘勤尔躬,幕府甚盛琼瑶丛。
丘画吴牛希戴嵩,吴牛角偃弯如弓。
老牯望㹀犊望母,母下平坡离牧童。
牧童吹笛坡头坐,古树萧骚叶战风。
黄君买画都城中,不惜满贯穿青铜。
卖从谁家不肖子,传自几世贤卿翁。
今时贵人所尚同,竞借观玩题纸穷。
纸穷磊落见墨妙,东府西枢三四公。
应识古人丹青迹,又辨古人于物通。
一毛一尾不取次,岂以后代为盲聋。
愿推此意佐国论,况乃圣德同尧聪。
山携谢公妓,竹似阮家林。
花发日初暖,鸟啼春欲深。
朱樱连叶摘,绿酒带醅斟。
犹想闻歌吹,僧房未暇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