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次前韵》
《再次前韵》全文
宋 / 张扩   形式: 古风

梅花声名降百花,蜡梅后出亦世家。

真香不多护以蜡,玄官风流无长物。

瀛洲阁老圣得知,不解藏锋屡作诗。

君不见大苏曾赋黄千叶,岁晚无胶续弦绝。

君今颇陋饭颗山,枕上冥搜那得眠。

想应不妨花归去,开处韩郎有新句。

浅黄官样苦撩人,此事从来合付君。

我亦评花太僭越,不问吞针与齧钵。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扩所作,名为《再次前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梅花与蜡梅的特质及其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首先,诗人将梅花与蜡梅并提,梅花以其高洁的名声超越了百花,而蜡梅虽晚出,却也属于名门望族。接着,通过“真香不多护以蜡”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蜡梅用蜡来保护其香气的独特之处,同时也暗示了蜡梅的珍贵与独特。

“玄官风流无长物”则借用了道教中的“玄官”概念,形容梅花与蜡梅的香气纯净,不附带任何多余的装饰或修饰,纯粹而自然。这不仅赞美了梅花与蜡梅的品质,也暗含了对文人雅士追求精神高洁、不为世俗所累的赞赏。

“瀛洲阁老圣得知,不解藏锋屡作诗”这一句,诗人借用了传说中的仙境“瀛洲阁”,以及古代文人“阁老”的形象,表达了对文人墨客创作热情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梅花与蜡梅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接下来,“君不见大苏曾赋黄千叶,岁晚无胶续弦绝”引用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梅花与蜡梅在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它们作为灵感源泉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岁晚无胶续弦绝”这一典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感慨。

“君今颇陋饭颗山,枕上冥搜那得眠”则以饭颗山(唐代诗人杜甫的居所)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文人创作状态的反思,暗示了他们在追求艺术表达时可能面临的困扰与挑战。

最后,“想应不妨花归去,开处韩郎有新句”预示了梅花与蜡梅的自然循环,以及文人在面对创作瓶颈时,或许可以从自然界中找到新的灵感。同时,通过“韩郎”这一称谓,进一步强调了文人之间的交流与启发。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与蜡梅的描绘,以及对文人创作状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作者介绍

张扩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后在世]字彦实,一字子微,德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宣和中前后在世。工诗,词采清丽。崇宁中(公元一一o四年左右)进士。授国子监簿,迁博士,调处州工曹,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寻充馆职。南渡后,历中书舍人。为著作郎时,秦桧赏其诗,迁擢左史,再迁而掌外制。所交如曾糙、朱翌、吕本中辈,皆一代大家。扩著有东窗集四十卷,诗十卷,《宋史艺文志》传於世。
猜你喜欢

送吕晦叔赴河阳

晓日都门飐旆旌,晚风铙吹入三城。

知公再为苍生起,不是寻常刺史行。

(0)

第五十九风穴皮裘颂

亲切曾伸问老翁,东山歌唱北山吟。

弄潮须是江吴客,别语还他汉地人。

(0)

第三十六云门明教颂

等闲垂借问端由,不负平生尽吐酬。

竭力为人须是彻,方知茶味解人愁。

(0)

武仲伏承益之奉议转示晦之佳什谨依元韵次和

素发庞眉一陋儒,常陪龙友到禅居。

我随益者诚多幸,人叹贤哉愧有馀。

坐上共飞纯玉斝,腰间齐佩白银鱼。

高吟清论常终日,会数朋交信不疏。

(0)

寄题三瑞堂

好在庐陵守,年来强健无。

一麾新佩印,三瑞更为图。

善政传江右,飞书到海隅。

缅怀乌府旧,何日笑谈俱。

(0)

石门山·其一

吕嘉妄欲抗中原,积石江心尚岿然。

岂料王师到寻狭,挫锋困粟遂无前。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