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声名降百花,蜡梅后出亦世家。
真香不多护以蜡,玄官风流无长物。
瀛洲阁老圣得知,不解藏锋屡作诗。
君不见大苏曾赋黄千叶,岁晚无胶续弦绝。
君今颇陋饭颗山,枕上冥搜那得眠。
想应不妨花归去,开处韩郎有新句。
浅黄官样苦撩人,此事从来合付君。
我亦评花太僭越,不问吞针与齧钵。
梅花声名降百花,蜡梅后出亦世家。
真香不多护以蜡,玄官风流无长物。
瀛洲阁老圣得知,不解藏锋屡作诗。
君不见大苏曾赋黄千叶,岁晚无胶续弦绝。
君今颇陋饭颗山,枕上冥搜那得眠。
想应不妨花归去,开处韩郎有新句。
浅黄官样苦撩人,此事从来合付君。
我亦评花太僭越,不问吞针与齧钵。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扩所作,名为《再次前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梅花与蜡梅的特质及其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首先,诗人将梅花与蜡梅并提,梅花以其高洁的名声超越了百花,而蜡梅虽晚出,却也属于名门望族。接着,通过“真香不多护以蜡”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蜡梅用蜡来保护其香气的独特之处,同时也暗示了蜡梅的珍贵与独特。
“玄官风流无长物”则借用了道教中的“玄官”概念,形容梅花与蜡梅的香气纯净,不附带任何多余的装饰或修饰,纯粹而自然。这不仅赞美了梅花与蜡梅的品质,也暗含了对文人雅士追求精神高洁、不为世俗所累的赞赏。
“瀛洲阁老圣得知,不解藏锋屡作诗”这一句,诗人借用了传说中的仙境“瀛洲阁”,以及古代文人“阁老”的形象,表达了对文人墨客创作热情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梅花与蜡梅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接下来,“君不见大苏曾赋黄千叶,岁晚无胶续弦绝”引用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梅花与蜡梅在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它们作为灵感源泉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岁晚无胶续弦绝”这一典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感慨。
“君今颇陋饭颗山,枕上冥搜那得眠”则以饭颗山(唐代诗人杜甫的居所)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文人创作状态的反思,暗示了他们在追求艺术表达时可能面临的困扰与挑战。
最后,“想应不妨花归去,开处韩郎有新句”预示了梅花与蜡梅的自然循环,以及文人在面对创作瓶颈时,或许可以从自然界中找到新的灵感。同时,通过“韩郎”这一称谓,进一步强调了文人之间的交流与启发。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与蜡梅的描绘,以及对文人创作状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晓日都门飐旆旌,晚风铙吹入三城。
知公再为苍生起,不是寻常刺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