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白李昭阳,经秋忽报章。
焚余周石鼓,劫后汉灵光。
道大宁从阙,知深转觉伤。
何年荀氏子,御罢更登堂。
垂白李昭阳,经秋忽报章。
焚余周石鼓,劫后汉灵光。
道大宁从阙,知深转觉伤。
何年荀氏子,御罢更登堂。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阎若璩所作,题为《镜月归余以先朝典故数事送难于令兄映碧先生先生以为闻所未闻有侨札之誉感赋一律敬寄》。阎若璩以李昭阳垂老的形象开篇,暗示时光流转,典故如李树经秋而果实累累,寓意历史积淀深厚。他提到周石鼓和汉灵光,象征着历经劫难后的珍贵文化遗产。
"道大宁从阙"表达大道至简,真理无需过多修饰,"知深转觉伤"则流露出对历史沧桑和知识深沉的感慨。最后两句,诗人以荀氏子(荀子)自比,意指自己虽已年迈,但仍渴望像荀子那样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继续在学术殿堂中探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阎若璩对于历史文化的敬仰与执着追求。
武林春早,乘兴试问,孤山枝南枝北。
见说椒红,初破芳苞犹绿。罗浮梦熟。
记曾有、幽禽同宿。依稀是、缟衣楚楚,佳人空谷。
娇小春意未足。甚娇羞,怕入玉堂金屋。
误学宫妆,粉额蜂黄轻扑。
江空岁晚,最难是、旧交松竹。忒幽独。
笛倚画楼西曲。
江城腊尽渐春来,三白呈祥不待催。
和气已知随处满,梅花正用此时开。
寒香冷艳相吞吐,月斧风斤巧剪裁。
布絮寝衣烘未透,炉边酒熟且衔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