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浮帘外疑花笑,影到窗前喜月来。
独有苦吟人未睡,三更移步点苍苔。
香浮帘外疑花笑,影到窗前喜月来。
独有苦吟人未睡,三更移步点苍苔。
此诗《夜坐》由明代诗人张鼐所作,描绘了一幅深夜静坐,与自然对话的雅致画面。
首句“香浮帘外疑花笑”,以“香”字开篇,暗示了夜晚的静谧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仿佛是远处花朵在轻声细语,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花朵在微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形的香气赋予了生命,生动地展现了夜晚的独特氛围。
次句“影到窗前喜月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透过窗户,投射出的光影变化。月光如同一位不期而至的客人,悄悄地来到窗前,与诗人共度这宁静的夜晚。这里的“喜”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月光降临的喜悦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后两句“独有苦吟人未睡,三更移步点苍苔”,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夜晚,只有诗人一人还在书房中,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与创作之中,无法入眠。他起身在庭院中漫步,踏过青苔,似乎在寻找灵感或是释放内心的思绪。这一场景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专注,也体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以及其对诗歌艺术的深情投入。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我情感的深刻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我观大瀛海,山与水相伴。
维兹山水丽,邈在西南畔。
公如出岫云,顷刻固已漫。
倏尔转晴空,化为五色斓。
三径他山缉,万里归心断。
要从父老归,不作儿女观。
苏公金石心,坐阅岁时换。
来赴林泉期,更觉云锦焕。
五采弄珠玑,八章诵云汉。
向来古使星,久未视龟篆。
心贪汗漫游,行无麋鹿乱。
快哉天下乐,岂以寸心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