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京何处少氛埃,古寺幽深背郭开。
有约敲门看修竹,还怜系马破苍苔。
清斋我自便僧供,云卧君能襆被来。
最是多情双白鹤,夜凉飞下勘经台。
帝京何处少氛埃,古寺幽深背郭开。
有约敲门看修竹,还怜系马破苍苔。
清斋我自便僧供,云卧君能襆被来。
最是多情双白鹤,夜凉飞下勘经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林志道在碧峰寺共度夜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帝京何处少氛埃”,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帝都尘嚣的厌倦,引出对清净之地的向往。接着,“古寺幽深背郭开”描绘了碧峰寺远离尘世喧嚣,隐匿于山林深处的宁静景象。诗人与友人相约来访,共同欣赏修竹的挺拔与苍苔的生机,体现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清斋我自便僧供,云卧君能襆被来”两句,进一步展示了两人在寺院中的生活状态。诗人独自享受着清斋素食,而友人则愿意随行,一同体验寺院生活的简朴与宁静。这不仅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最后,“最是多情双白鹤,夜凉飞下勘经台”以双白鹤的形象作为点睛之笔,赋予了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它们在夜凉之时飞临经台,似乎在陪伴着诗人与友人的夜晚时光,增添了诗作的浪漫与诗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融入,展现了人与自然、友情与宁静之间的和谐关系,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不信斯人,逸气清姿,都安在哉。
痛虎头万里、竟虚骨相;龙文百斛,并落泉台。
今且茫茫,后尤寂寂,谁复知君绝世才。
灵床畔,看纸灰尚暖,书架初埃。戢身三尺荒苔。
便长伴、千年蒿与莱。叹我空到此,作驴鸣去;
人谁似者,望虎贲来。
已矣遗琴,凄然逝水,咽断冰丝未述哀。
知何日,把传编袁友,生面重开。
画里留仙,诗中倚玉,飘零丸髻王郎。
蔫红几点,莺儿衔去深藏。银叶篆,宝奁光。
隔烟波、十丈金塘。此时曾否,开帘待燕,摘蕊新妆。
朱阑曲曲回肠。空记轻酥枕晕,纤指橙香。
天生杜宇,如何化得鸳鸯。依小阁,望银墙。
为愁多、醉不成狂。月沈灯灺,书来梦去,多少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