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许总卿·其三》
《和许总卿·其三》全文
宋 / 王之望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我登峨嵋山,伟观天下少。

观公惊俗句,更觉眉山小。

短章锋斩绝,大篇气深杳。

纸敝墨色渝,读诵不能了。

(0)
翻译
我登上峨眉山,世间壮丽景象罕见。
观赏先生的惊人俗世诗句,更觉得峨眉山微不足道。
他的短诗锋芒毕露,长篇巨著气韵深沉。
纸张磨损,墨色也模糊不清,读起来意犹未尽。
注释
我:诗人自己。
峨嵋山:中国著名的山峰。
伟观:壮观的景色。
天下少:世间少见。
公:指代诗人或文人。
惊俗句:令人惊叹的通俗诗句。
更觉:更加感到。
眉山小:峨眉山显得渺小。
短章:短小的诗篇。
锋斩绝:笔法犀利。
大篇:长篇作品。
气深杳:意境深远。
纸敝:纸张破旧。
墨色渝:墨迹模糊。
读诵:阅读吟诵。
不能了:无法尽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峨嵋山后的感慨与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我登峨嵋山,伟观天下少"表达了诗人攀登高峰之后,对广阔天地的宏大景象有所领略,体会到世间美好之事并不多见。

接着,“观公惊俗句,更觉眉山小”则是对诗歌艺术的评价。这里的“公”指代古代诗人,如杜甫、李白等,他们的诗作能够令人震惊,使得后来的诗人如眉山(唐代诗人)相比之下,显得渺小。

"短章锋斩绝,大篇气深杳"这一句,更进一步探讨了诗歌的艺术特性。短小精悍的诗篇能像利刃一样直切要害,而长篇大作则如同深不可测的大海,展现出诗人胸怀广阔、气势磅礴。

最后,“纸敝墨色渝,读诵不能了”则是对诗歌传承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流逝,纸张变得脆弱,墨色的深浅也随之变化,使得后人在阅读和诵读这些古老诗篇时,难以完全领悟其意境与韵味。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传承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诗歌艺术深度理解。

作者介绍

王之望
朝代:宋   字:瞻叔   生辰:1102-1170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猜你喜欢

至晋陵作

布帆摇曳夕阳斜,渡口南风起浪花。

路入晋陵三百里,故乡回首是天涯。

(0)

春鸟图歌

王生手持春鸟图,劝我试作春鸟歌。

凤凰不来碧梧老,喧啾奈此春鸟何。

黄鹂巧言紫燕舞,名花掩冉薰天和。

一双飞起白练带,纷纷引类无空柯。

画眉黄口弄奸丽,白头何事犹奔波。

瑶池蟠桃实如斗,春光似比人间多。

青鸾无信灵鹊远,惊波杳渺生银河。

天孙欲渡未可得,岁月鼎鼎成蹉跎。

何为一朝亦下集,争雄鼓态翻巢窠。

不知帝履仁祝网,反说臣尉门张罗。

呜呼我歌止于此,仙人黄鹤当来过。

(0)

夜宿黄牛峡

烟景暮萧森,黄牛峡转深。

滩声孤棹月,山影半江阴。

感慨追陈迹,登临惬壮心。

倚篷眠未得,何处又猿吟。

(0)

宿照庵僧舍

煮茗复煮茗,笑谈忘寝眠。

断钟春寺里,细雨夜灯前。

诗好无多首,琴残剩几弦。

年来挂行迹,多半在林泉。

(0)

折杨柳

河桥残柳半无枝,多为行人赠别离。

羌虏不知萧索尽,月明空向笛中吹。

(0)

和沈愚阊门柳枝词三首·其三

拂水摇烟积翠深,阖闾城外昼阴阴。

花飞便作浮萍草,恰似侬家荡子心。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