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茗复煮茗,笑谈忘寝眠。
断钟春寺里,细雨夜灯前。
诗好无多首,琴残剩几弦。
年来挂行迹,多半在林泉。
煮茗复煮茗,笑谈忘寝眠。
断钟春寺里,细雨夜灯前。
诗好无多首,琴残剩几弦。
年来挂行迹,多半在林泉。
这首明代诗人顾协的《宿照庵僧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首句“煮茗复煮茗”,通过反复煮茶的动作,展现了僧侣们清修的生活节奏,也暗示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闲适交谈。次句“笑谈忘寝眠”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忘我交流的氛围,连夜晚的休息都暂时被抛诸脑后。
第三句“断钟春寺里”以寺庙中断断续续的钟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环境,春天的气息和孤独的钟声交织在一起。第四句“细雨夜灯前”则描绘了窗外细雨飘洒,僧舍内灯光摇曳的景象,增添了诗意的意境。
接下来,“诗好无多首”表达了诗人对僧人诗歌才华的赞赏,尽管作品不多,但每一首都显得珍贵。最后一句“琴残剩几弦”则以琴声的残缺,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简单朴素。
整首诗通过煮茗、笑谈、钟声、细雨、诗琴等元素,刻画了僧舍生活的恬淡与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深眷恋,流露出诗人近年来常常游历于山林泉石之间,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在。
秋半红桥路。是曾孙、几尘夙幸,此生奇遇。
天上人间同宴集,仙乐风飘处处。
遍纷郁、非烟非雾。
光近玉皇颜咫尺,共欢呼、鳌抃霞觞举。
高会散,碧云暮。至今瑞鹤犹能舞。
几千年、同亭祠下,赛神箫鼓。
再拜乞灵三奠酒,小驻霓旌容与。
半隐约、如传好语。
为送维鱼来入梦,向龙潭、时洒纷纷雨。
齐和曲,踏歌去。
恐是愁来路。借缑山、白云一块,补联秋树。
六折山桥三面水,远却桃花几步。
稳著得、闲鸥无数。
烟火不留林外照,但苍霞、白石都堪煮。
归去也,岂无故。门前只有浮查渡。
问年来、山中甲子,未曾重数。
车马欲通芳草信,访遍终南旧主。
敢正被、猿惊鹤误。
不著胡麻流水远,更一竿、垂向无名处。
谁信道,有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