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得他家活计强,竿头须解倒拈枪。
这边打鼓那边拍,引得瞿昙笑一场。
要得他家活计强,竿头须解倒拈枪。
这边打鼓那边拍,引得瞿昙笑一场。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明辩所作的《颂古十六首》中的第三首。它以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种生活智慧和技艺精湛的形象。
"要得他家活计强,竿头须解倒拈枪",这两句寓言式地表达了要想在某项技艺或工作中出类拔萃,就必须深入理解并掌握其精髓。"竿头须解倒拈枪",这里的“竿头”通常指技艺的高超之处,“倒拈枪”则意味着反转常规,从基础开始,逆向学习,达到熟练和精通。
"这边打鼓那边拍,引得瞿昙笑一场",进一步描述了这种技艺的精湛程度,仿佛表演者在鼓与拍之间游刃有余,动作协调,节奏感十足,连旁观者如佛陀(瞿昙)也被逗乐。这不仅展现了个人技艺的高超,也传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场景,寓教于乐,揭示了技艺精进和生活智慧的重要性。
吾党有佳士,寡欲自日休。
眷言平生心,从我万里游。
披云度岭峤,犯雪临江流。
顾我无定踪,飘然若轻鸥。
兹行虽云远,所忻近故丘。
况得与君俱,岂患寡朋俦。
有酒君为饮,有句君能酬。
如何舍我归,颇亦念此不。
我老百念冷,独有谋道忧。
临岐无他祝,简编细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