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恒得法外意,张颠独悟书中神。
口耳不到方是妙,言动可拟皆非真。
寒泉泠泠出空谷,幽鸟亹亹鸣阳春。
政索解人不可得,举似俗子翻成嗔。
陶公恒得法外意,张颠独悟书中神。
口耳不到方是妙,言动可拟皆非真。
寒泉泠泠出空谷,幽鸟亹亹鸣阳春。
政索解人不可得,举似俗子翻成嗔。
这首宋诗《偶题》是徐瑞所作,通过对陶渊明和张旭两位古代文人艺术风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艺术境界的追求。首句“陶公恒得法外意”赞扬了陶渊明在艺术创作中常能突破常规,传达出独特的意境;“张颠独悟书中神”则赞美了书法家张旭在书法艺术中的独特领悟,暗示其作品富有神韵。
接下来两句“口耳不到方是妙,言动可拟皆非真”,强调真正的艺术妙处在于无法用言语或模仿来完全表达,只有亲身感受才能体会其精髓。诗人通过“寒泉泠泠出空谷”和“幽鸟亹亹鸣阳春”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出这种超然的艺术氛围。
最后两句“政索解人不可得,举似俗子翻成嗔”,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能理解并欣赏这种高雅艺术的人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在世俗人群中,这种艺术往往不被理解和接纳,反而会引起误解和责怪。
整首诗以艺术评论的形式,寓含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宋诗的哲理性和深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