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偶题》
《偶题》全文
宋 / 徐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陶公恒得法外意,张颠独悟书中神。

口耳不到方是妙,言动可拟皆非真。

寒泉泠泠出空谷,幽鸟亹亹鸣阳春。

政索解人不可得,举似俗子翻成嗔。

(0)
翻译
陶公常能领悟超越常规的意境,张颠独自体悟书中的神韵。
只有在心灵深处才能达到至妙,任何言语和行动都难以完全真实表达。
清冷的泉水从山谷中潺潺流出,幽静的鸟儿在春天的阳光下婉转鸣叫。
真正理解的人难以寻觅,一旦向普通人展示,反而会招致误解和责怪。
注释
陶公:指晋代名士陶渊明。
法外意:超脱常规的意境或领悟。
张颠:唐代书法家张旭。
书中神:书法艺术中的神韵。
口耳不到:不依赖于口传耳授。
妙:极妙,高深的境界。
言动可拟:言语和行动可以模仿。
非真:并非真正的精髓。
寒泉:清凉的泉水。
泠泠:流水声。
空谷:寂静的山谷。
幽鸟:隐秘的鸟儿。
亹亹:连续不断。
政:偏偏,正好。
解人:理解的人。
不可得:难以找到。
俗子:普通人。
翻成嗔:反而变得生气。
鉴赏

这首宋诗《偶题》是徐瑞所作,通过对陶渊明和张旭两位古代文人艺术风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艺术境界的追求。首句“陶公恒得法外意”赞扬了陶渊明在艺术创作中常能突破常规,传达出独特的意境;“张颠独悟书中神”则赞美了书法家张旭在书法艺术中的独特领悟,暗示其作品富有神韵。

接下来两句“口耳不到方是妙,言动可拟皆非真”,强调真正的艺术妙处在于无法用言语或模仿来完全表达,只有亲身感受才能体会其精髓。诗人通过“寒泉泠泠出空谷”和“幽鸟亹亹鸣阳春”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出这种超然的艺术氛围。

最后两句“政索解人不可得,举似俗子翻成嗔”,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能理解并欣赏这种高雅艺术的人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在世俗人群中,这种艺术往往不被理解和接纳,反而会引起误解和责怪。

整首诗以艺术评论的形式,寓含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宋诗的哲理性和深沉之美。

作者介绍

徐瑞
朝代:宋   字:山玉   号:松巢   籍贯:江西鄱阳   生辰:1255~1325

徐瑞(1255~1325),字山玉,号松巢,江西鄱阳人。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猜你喜欢

寄于侍郎廷益

黄甲同年二百人,大名飞步独超伦。

乘骢正仰风霜肃,司马俄承宠渥频。

列郡年丰争转粟,两河春暖见归民。

天书重叠膺殊宠,好布人间雨露新。

(0)

沅州己酉元日二首·其一

边城万里入提封,元日瞻天拜舞同。

星丽碧霄皆拱极,水趋沧海尽朝宗。

千年旧仰甄陶力,三始仍看长养功。

遥想鹓行峨豸侣,绣衣应染御香浓。

(0)

辰阳秋日

雄城百雉控蛮荒,山翠高低护女墙。

万里梯航通六诏,五溪烟水下三湘。

边氓久已渐华俗,远客频应望帝乡。

地气于今同北土,早秋时节雨生凉。

(0)

西郊看刈禾二首·其一

为农每爱宽平地,已向中州住七年。

莫道功名当早岁,且看禾黍熟秋天。

萧萧满地收霜穗,整整成摞积晚烟。

浊酒一壶劳僮仆,素餐深恐愧前贤。

(0)

重登故镇寺楼

重来故镇已三秋,又上招提百尺楼。

山绕飞甍浮翠黛,岸遮远日断黄流。

回溪俯瞰粼粼玉,乔木深藏曲曲丘。

莫谓此时穷胜槩,还期汗漫九垓游。

(0)

夜饮李海昌宅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

醉我百壶酒,留连夜未归。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