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四○》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四○》全文
宋 / 释广闻   形式: 偈颂

佛子住此地,踏著依前不相似。

即是佛受用,切忌唤钟而作瓮。

经行及坐卧,常在于其中。

鹤有九皋难翥翼,马无千里谩追风。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生命本质和修行境界的深刻洞察。

首句“佛子住此地”,开篇点明主题,佛子即指修道者,他们居住在佛法的净土之中。接着,“踏著依前不相似”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即使是在同一片土地上行走,感受也大相径庭,暗示了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变化。

“即是佛受用,切忌唤钟而作瓮”则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意义。这里的“佛受用”指的是佛的智慧和慈悲,而“唤钟而作瓮”则是警示修行者不要执着于形式,而应深入内在,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这句诗提醒人们,在修行过程中,不应仅仅追求外在的形式或仪式,而应专注于内心的体验和感悟。

接下来的“经行及坐卧,常在于其中”表明了修行的日常化,无论是在行动中还是静坐时,修行者都应保持对佛法的体悟和实践。这种生活化的修行方式,强调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鹤有九皋难翥翼,马无千里谩追风”最后两句,通过鹤与马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对修行的理解。鹤在九皋之地难以展翅高飞,象征着修行者在世俗束缚中难以自由自在;而马虽有千里之能,却在追逐风中徒劳无功,寓意着修行者不应盲目追求外在的目标,而应专注于内心的修行,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传达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体悟佛法,超越形式,专注于内心的修行,最终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作者介绍

释广闻
朝代:宋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猜你喜欢

台湾闻蝉

生是餐霞客,谁能饮浊流。

高标虽自许,清操本无求。

螳臂寻声至,童竿逐响投。

因风还送籁,缄口愧忠谋。

(0)

古杉诗

南昌古豫章,以树名郡治。

梓生松阳门,荣悴关隆替。

南康吾支郡,巘山在其地。

上有陈蕃墓,两杉入云际。

谁其十年树,乔木匪偶寄。

下钟地之灵,上秉天之气。

象山我家茔,马鬣封先世。

土角流金星,形家兹可志。

婆娑一古杉,孤干亭亭植。

春夏敷荣华,秋冬弥苍翠。

太传坟前杉,上下论年岁。

吁嗟此古木,且似植其类。

惟我大父母,矫矫同风味。

盘错系纲常,磨砻成节义。

会合待千年,造物有深意。

雨露日滋荣,永言受荫庇。

(0)

立秋日同渔沁若水麓亭升岩池上小饮彻夜

开樽呼酒伴,为爱此亭幽。

风雨驱残暑,乾坤动早秋。

乡心分近远,雁影信沈浮。

更漏山城罢,清商引棹讴。

(0)

正月晦日作·其六

洁身如处女,远嫌避瓜田。

倚伏有不测,况乃百其愆。

陨霜遂杀草,一坠千仞渊。

白日何杲杲,浮云去高天。

寄语悲歌者,勿为萋菲篇。

(0)

送陶子师任昌化

崖门图画便凄然,况复穷荒在日边。

道险不知山水趣,法宽犹用宋元钱。

月明黄木湾头驿,人语红蕉花畔船。

只有一端廉吏计,木棉花发省装绵。

(0)

送魏环极先生予告还蔚州·其一

曳履星辰二十年,尚书补被故萧然。

勇能自断天难夺,清畏人知世已传。

白社竟成娱老地,黄金不贮买山钱。

闲云一片秋寥廓,何限风光倚杖前。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