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依置屋偏,旧是栖鹄地。
杂花挟径深,竹树交柯际。
古人谋适野,放浪聊自肆。
谁识郡斋边,斯堂眇尘世。
因依置屋偏,旧是栖鹄地。
杂花挟径深,竹树交柯际。
古人谋适野,放浪聊自肆。
谁识郡斋边,斯堂眇尘世。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因依置屋偏,旧是栖鹄地”两句,通过“因依”二字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顺应和融入,“栖鹄”则喻指隐逸之士,表明诗人选择了一种远离尘嚣的生活。
接着“杂花挟径深,竹树交柯际”写景中,通过“杂花”、“竹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丰富多彩的自然氛围。这里的“径”和“际”,不仅是路径和界限的物理意义,更有隐喻诗人生活状态的边界,即远离尘世的自在。
“古人谋适野,放浪聊自肆”两句,则通过对古人的引用,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不为世俗所羁绊的情怀。“谋适野”意味着寻找心灵的归宿,“放浪”则是对自我本性的释放和享受。
最后“谁识郡斋边,斯堂眇尘世”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隐逸生活选择的自信和满足。这里的“斯堂”,即是指诗人自己的居所,而“眇尘世”则意味着超越了世俗的纷争和尘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清净与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怀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
群凶白日至,梯冲舞严城。
畴能身独死,而俾城不倾。
定公出兹誓,金石开精诚。
未几来讯丑,复见沟垒清。
前言傥云食,吾将负神明。
积薪自厝火,怡然就无生。
何意金玉躯,倏忽煨烬成。
顾此无馀事,足为流俗惊。
塔庙遂翼翼,钟鼓初喤喤。
为国效死节,勖哉尔簪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