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吴资政挽词二首·其一》
《吴资政挽词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天下文章老,为公地底铭。

平生怀道德,铺写若丹青。

蒲市一朝罢,洛人皆泪零。

嗟嗟庙堂贵,今以柏为庭。

(0)
注释
文章:指文学作品。
老:比喻久远、资深。
道德:伦理规范和品德修养。
丹青:绘画艺术,这里比喻文字生动。
蒲市:古代市场名,此处代指商业活动。
洛人:洛阳人,泛指当地居民。
泪零:流泪不止,形容悲痛。
庙堂:朝廷,指国家权力中心。
柏为庭:以柏树装饰庭院,象征简朴或清廉。
翻译
世间文章如老者,深深烙印在公心。
他一生秉持道德,如同绘画般鲜明展现。
蒲市一旦废弃,洛阳之人皆泣不成声。
感叹啊,庙堂之上权贵,如今庭院都以柏树为装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挽词,悼念的是吴资政。首句“天下文章老”,赞誉吴资政在文学上的地位崇高,如同文坛的老前辈。次句“为公地底铭”进一步强调他的德行深植人心,如同地下铭记的丰碑。第三句“平生怀道德”概括了吴资政一生秉持的道德操守,第四句“铺写若丹青”则比喻他的文字如绘画般生动鲜明。

第五句“蒲市一朝罢”,可能指的是吴资政的职务变动或去世,蒲市可能是他任职的地方,一朝罢表示突然结束。第六句“洛人皆泪零”表达了洛阳(可能指吴资政家乡或与他关系密切的人)之人对他的离世感到悲痛,泪水如雨下。

最后两句“嗟嗟庙堂贵,今以柏为庭”感叹朝廷失去了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人物,如今只能以种植柏树来寄托哀思,寓言中透露出对吴资政的惋惜和敬仰之情。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缅怀故人的挽诗,表达了对吴资政高尚品德和文学成就的深深怀念。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自江门进帆海上作

众流趋海若,大壑去鸿蒙。

失路矜河伯,中途遇苑风。

纳川归浩浩,噫气入逢逢。

穷发还过北,扶桑更向东。

鹏身起羊角,鱼翼掩舟蓬。

巨浸浮天外,回流出地中。

槎来如有信,帆去若乘空。

万国波涛接,三山烟雾通。

游门思孔圣,垂钓想任公。

登碣心犹壮,乘桴道未穷。

临深谁复测,善下理能终。

(0)

行至杭州复与林翁二太史相及

方舟共南下,中道屡相望。

趋步皆迷路,翻飞总后行。

微踪易抛掷,孤棹久傍徨。

汜滥潮波远,邅回江路长。

挈提虽左右,毛羽共翱翔。

雨散分襟过,风期把袂将。

简书予有畏,史笔尔称良。

相遇犹三舍,齐盟复两乡。

櫜鞬如在晋,佳丽昔闻杭。

信是周旋地,能令乐事偿。

汰扬俱莫诮,前后亦何妨。

(0)

舟夜小集·其四

落叶下河津,萧萧旅雁宾。

管弦愁送客,风月忆归人。

旧国苍山远,秋衣白露新。

琴边有流水,聊与涤淄尘。

(0)

日暮旅怀

竹日幽幽暮,松云靡靡阴。

寒蟹多傍水,夕鸟未归林。

岸势冲烟断,江流带雪深。

寄书南下雁,传语故山心。

(0)

泊白沙里

黄云紫水路,翠竹白沙村。

后进犹题里,前贤多及门。

凤麟游已远,羔雁礼空存。

侧想文明代,师臣久不论。

(0)

四月八日王行甫招饮高梁河·其一

车马隘城闉,河桥争渡人。

东方行乐意,西土降生辰。

帷幕平连寺,歌钟近隔尘。

问君喧与寂,相去几由旬。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