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月下丝桐为阎大参作下二首同·其二药圃晴耘》
《月下丝桐为阎大参作下二首同·其二药圃晴耘》全文
明 / 吴俨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春初雨力肥,药圃发生早。

谁知百药中,亦自有恶草。

草性易滋蔓,药苗易枯槁。

去草勿去迟,趁此日杲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雨后药圃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隐含了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去芜存菁的哲思。

首句“春初雨力肥”以“雨力肥”形象地描绘了春雨充沛,滋养万物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生机盎然的基调。接着,“药圃发生早”点明地点,强调了药圃在春雨的滋润下,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

“谁知百药中,亦自有恶草。”转折处,诗人提出疑问,引出主题:在众多的药材中,也存在着有害的杂草。这不仅指自然界的现象,也暗喻社会生活中的良莠不齐,需要辨别和剔除。

“草性易滋蔓,药苗易枯槁。”进一步阐述了杂草与药苗之间的关系,杂草易于滋生蔓延,而药苗则可能因杂草的竞争而枯萎。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保持环境纯净的重要性。

“去草勿去迟,趁此日杲杲。”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告诫人们在面对杂草时,不应拖延时间,而应趁阳光明媚之时及时清除,以免杂草影响药苗的成长。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指导,也是对社会生活的隐喻,提醒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要勇于辨别是非,及时纠正错误,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药圃的景象,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介绍

吴俨
朝代:明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猜你喜欢

次清河县

淮河水流汨汨清,到县都无二里程。

兵后人家颇相得,采鱼屯种日为生。

(0)

写兴寄诸友·其二

版籍披寻百两馀,职方诸史进徐徐。

不眠终夜坐风雨,争似扬雄校鲁鱼。

(0)

病中次陈检校见寄韵·其二

东湖把酒看明月,胜会於今有几人。

乡国已非前日富,乾坤空寄一身贫。

竹西歌吹经年断,江上莼鲈入梦频。

偶向建龙关北望,碧云秋树拥仪真。

(0)

题沧洲图

南宫校里东吴客,手把沧洲画盈尺。

相逢江左求我歌,我岂深知画无敌。

但忆昔人临画时,彷佛尽日凝神思。

峰峦随意出万仞,点缀到处生秋思。

阴厓磅礴老树死,怒流濆激苍虬悲。

潇湘玄圃在眼底,石门剑阁相参差。

乃知好画不易得,令我一见三叹之。

君不闻王维爱画入骨髓,笔势东倾九江水。

开元年间数画师,维也差肩独奇伟。

后来宣和收画图,片纸落手千金沽。

辋川遗制妙天趣,识者至今称绝无。

我家远在东湖曲,朝服晴霞饮春绿。

何当著我双树间,卧听松风撼群玉。

(0)

和张员外次韵顾仲瑛柳花词十首·其十

门前五柳不须多,息荫醉眠还浩歌。

点捡飞花休委地,草中其柰寄奴何。

(0)

壶中天十首·其四

千年杰阁,笑三王以后,都无文笔。

幸有西山看不足,天外修眉漾碧。

凫渚云迷,龙沙草没,俛俯成今昔。

阅人多矣,帆樯倚槛如栉。

可惜蛱蝶飘零,故宫罗绮,雨打栏干湿。

莫望蓼洲东去路,愁入江楼夜笛。

胜地凄凉,倦游飘泊,乡泪频沾臆。

马当风驶,几时一送归客。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