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空无贮粟,松菊在名园。
秫酒浇时变,乌巾到老存。
北窗元自在,三径绝烦喧。
一任儿曹懒,清风自扫门。
瓶空无贮粟,松菊在名园。
秫酒浇时变,乌巾到老存。
北窗元自在,三径绝烦喧。
一任儿曹懒,清风自扫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人以“瓶空无贮粟,松菊在名园”开篇,形象地展现了隐士生活简朴而自然的状态,瓶中无储粮,却有松菊相伴于名园之中,象征着心灵的富足与自然的亲近。
接着,“秫酒浇时变,乌巾到老存”两句,通过饮酒与佩戴乌巾的习惯,进一步刻画了隐士的生活情趣与个性特征。秫酒,即高粱酒,是简朴生活的象征;乌巾则代表了隐士的朴素与自由。这两句不仅展示了隐士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了其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
“北窗元自在,三径绝烦喧”则是对隐士居住环境的描述,北窗下的自在生活,以及门前小径的宁静,远离尘嚣,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氛围。这不仅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最后,“一任儿曹懒,清风自扫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和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坚持。面对外界的忙碌与纷扰,诗人选择让孩子们去忙碌,自己则享受着清风拂面的宁静,体现了对简单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世俗繁华的超脱态度。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思考与表达。
河流洋洋,维鲤维鲂。君子有母,君子之光。
乌飞提提,子则哺之。君子有母,何以事之。
南山有云,凄其以雨。我则有母,莫在膝下。
岂无好爵,我不敢私。母寒母燠,归视母宜。
席何乡矣,衽何趾矣。其何羞矣,命我妇子。
我游四方,妇子甚敬。虽有妇子,不如我仁。
嗟予有子,事我甚善。女则有子,事女无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