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取一瓢去,虚劳九转功。
徵杯惊羽化,开画叹幮空。
已堕宁论甑,虽亡未失弓。
人间閒得丧,尽付绿樽中。
谁取一瓢去,虚劳九转功。
徵杯惊羽化,开画叹幮空。
已堕宁论甑,虽亡未失弓。
人间閒得丧,尽付绿樽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名为《偶失一丹瓢戏书》。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一个小小的丹瓢的失落,展开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情怀和哲理。
"谁取一瓢去,虚劳九转功。"
这两句描写了一个场景:有人费尽心机地制作或是争取一个小小的丹瓢,而诗人却觉得这种努力是多余的,因为这一切不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过程。
"徵杯惊羽化,开画叹幮空。"
这里的“徵杯”指的是用来盛酒的杯子,“羽化”则暗示了事物的轻盈和变化无常。“开画”可能是指在墙壁或屏风上绘制图画,“幮空”则强调了一种虚幻和空旷之感。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迁、无常的感慨。
"已堕宁论甑,虽亡未失弓。"
“堕”在这里意味着跌落或丧失,“甑”则是古代烹饪食物的器具。“宁论”可能是一种安心接受的态度。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失去了什么,但只要内心平和,重要的东西仍旧不会丢失。
"人间閒得丧,尽付绿樽中。"
“閒得丧”指的是世人所争所得的东西都归于空无,“绿樽”则是古代用来盛酒的一种器具。此处诗人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超脱物欲、将世间纷争付之一笑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个丹瓢的失落,引发了诗人对于生命、物质和精神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超然物外的情怀和淡泊明志的哲思,是一篇蕴含丰富内涵的佳作。
秋风掠梧桐,岁月去如掷。
功名趁强健,君子有行役。
朝家政急贤,黼座不满席。
巍巍庙堂望,留客良独惜。
谁为君兰言,亦有子公力。
居然怀墨绶,欢喜动颜色。
宰邑世情难,指作富贵厄。
公尝为我言,百里岂摈斥。
虽无槐鼎贵,均是代天职。
人方事趣办,声誉已赫赫。
公独安其常,容与不可迫。
静观物议定,岂止较寻尺。
愿公充此心,寿此一世脉。
行行见天子,清问下文石。
区区尝试语,要不若亲历。
公看江南贫,此岂州县责。
棋子声乾案接尘,午窗诗梦暖于春。
清风不动阶前竹,谁道今朝有故人。
人间无欠秋风处,偏到霜痕月杪。
风雨船篷,日夜风波未了。
忽潮生海立,又天阔、江清欲晓。
孤迥幽深,激扬悲壮,浮沈浩渺。
行路古来难,貂裘敝、匹马关山人老。
锦字未成,寒到君边书到否。
倚门回首,儿女灯前娭笑。
早斟酌、万里封侯,镜迟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