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将名姓托文章,长忆春风坐玉堂。
师席久虚唐祭酒,门生终哭宋欧阳。
家无旧草留封禅,国有遗忧在庙廊。
一代几人今更几,为谁成就却摧伤。
早将名姓托文章,长忆春风坐玉堂。
师席久虚唐祭酒,门生终哭宋欧阳。
家无旧草留封禅,国有遗忧在庙廊。
一代几人今更几,为谁成就却摧伤。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对友人竹岩梅先生的悼念之作。诗中表达了对逝者才华与贡献的深切缅怀,以及对其离世所带来损失的痛惜之情。
首联“早将名姓托文章,长忆春风坐玉堂”,开篇即点明了竹岩梅先生以文才著称,其名声与才华如同春风般温暖,让人怀念他在文学殿堂中的辉煌时刻。这里运用了“春风”和“玉堂”的意象,既描绘了竹岩梅先生的文采飞扬,又暗示了他曾在文学界享有崇高地位。
颔联“师席久虚唐祭酒,门生终哭宋欧阳”,通过对比古代的两位著名学者——唐代的祭酒和宋代的欧阳修,来表达对竹岩梅先生作为师长的尊敬与怀念。这两句不仅展现了竹岩梅先生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也体现了他作为导师对后学的深远影响。
颈联“家无旧草留封禅,国有遗忧在庙廊”,转而从个人与国家两个层面,表达了对竹岩梅先生的哀思。前一句暗示竹岩梅先生虽已离世,但其精神与成就仍被后人铭记;后一句则强调了竹岩梅先生对国家的贡献与忧虑,即使他已不在人世,但他的影响依然存在于国家的政治决策之中。
尾联“一代几人今更几,为谁成就却摧伤”,总结了竹岩梅先生在世时的成就与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竹岩梅先生离世后,其成就与精神可能遭受的挑战与摧残的担忧。这一联既是对竹岩梅先生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后世如何传承与保护文化瑰宝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对竹岩梅先生的追思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与个人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