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薯米》
《薯米》全文
清 / 胡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番薯当米度年华,鼓腹安閒海外家。

义士不须劳指囷,将军何事慨量沙。

笑殊香粳供天府,喜并山芋唤地瓜。

一自岛隅分种后,风流随处咏桃花。

(0)
鉴赏

这首《薯米》由清代诗人胡健所作,通过对番薯这一作物的描绘,展现了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首句“番薯当米度年华”,以“番薯”代替传统的粮食,形象地描述了番薯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如同大米一样,成为度过岁月的主要食物来源。接下来,“鼓腹安閒海外家”一句,描绘出人们饱食之后的满足与悠闲,无论是身处国内还是海外,都能享受到番薯带来的幸福生活。

“义士不须劳指囷,将军何事慨量沙。”这两句通过对比义士和将军的行为,强调了番薯作为农作物的价值。义士无需为储粮而劳心劳力,将军也不必因粮食问题而忧虑。这不仅体现了番薯的丰产,也暗示了其对社会稳定的贡献。

“笑殊香粳供天府,喜并山芋唤地瓜。”这两句进一步赞美了番薯的独特魅力。香粳是珍贵的稻米,而番薯以其独特的香气与之媲美;山芋与地瓜则是番薯的不同称呼,诗人以“喜并”表达对番薯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自岛隅分种后,风流随处咏桃花。”这句话总结了番薯的广泛种植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自从在岛屿的一角开始种植,番薯的种植逐渐普及,成为了各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桃花盛开时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番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作物的深深喜爱与赞美。

作者介绍

胡健
朝代:清

胡健,字建伟,号勉亭,广东三水人。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乾隆十四年(1749)选授直隶无极县。丁艰起复,改补福鼎县,调永定,署闽县及福防同知。乾隆三十一年(1766)任澎湖通判,设社塾,创文石书院,政绩尤多。时澎湖士赴试台湾,多惮风涛。乾隆三十七年(1774)升台湾北路理番同知。纂有《澎湖纪略》十二卷。现存诗作俱见胡建伟《澎湖纪略》、蒋镛《澎湖续编》,共三十四首。诗作与澎湖地区风土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七夕二首·其二

少年从此夕,渐老何所为。

与子思故乡,置酒同赋诗。

坐来霜露淡,夜久星斗稀。

王宫直北里,天外横歌期。

(0)

内照庵

山老榜庵名内照,掩扉默坐徒观妙。

欲知毕竟事何如,无量寿光悬两曜。

(0)

送蔡门长官赴任丹徒

柳深莺老暮春天,恭侍慈亲解画船。

举首丹徒民万户,共迎和气作丰年。

(0)

酬前人见别

退休林下屈朱轮,逸老亭边袂欲分。

一诵高斋回首句,感公认我独慇勤。

(0)

与男㞦游天台石桥览先祖诗因成

石桥吾祖昔留诗,句有天寒树著衣。

山下老僧能叹咏,诸孙三岁与光辉。

(0)

张宪重阳中得大黄上芝草一本作金龟以负之为赋

锦文瑞正孕灵芝,药市中惟此物奇。

入手却容凡眼看,宝囊开处坐金龟。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