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嗔燕是嗔莺,病颊红潮一缕生。
有甚薄言偏往愬,无端失手又翻羹。
几曾喜怒轻颦笑,转为温柔郁性情。
究竟深愁难料着,檀郎枉自负聪明。
不知嗔燕是嗔莺,病颊红潮一缕生。
有甚薄言偏往愬,无端失手又翻羹。
几曾喜怒轻颦笑,转为温柔郁性情。
究竟深愁难料着,檀郎枉自负聪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病中的情绪变化,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对情感微妙波动的理解和感受。首句“不知嗔燕是嗔莺”,以燕莺比喻女子对不同对象的情感态度,暗示她对自己的嗔怪可能并非针对特定的人,而是情绪的泛滥。病中的脸颊泛起红潮,反映出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接下来的两句“有甚薄言偏往愬,无端失手又翻羹”描绘了女子在情感表达上的矛盾,既有对自己言语不慎的自责,又有因不经意间失态的懊恼。她的情绪起伏不定,喜怒哀乐之间难以自控。
“几曾喜怒轻颦笑,转为温柔郁性情”进一步揭示了她的复杂心情,从轻易流露喜怒到变得深沉内敛,这种转变体现了她性格的多面性和情感的深度。
最后,“究竟深愁难料着,檀郎枉自负聪明”表达了女子对未知情感的困惑,同时也暗含对对方误解自己心意的无奈,认为对方虽然看似聪明,却未能真正理解她深藏的愁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病中女子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清代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复杂的心理状态,语言婉约,情感真挚。
乃翁辛苦注周易,曾梦神人谈太极。
清泉煮蔬啖粝饭,醯盐酱姜俱不食。
迎霜猎猎缊袍青,映日萧萧颔须白。
自云今代王辅嗣,憔悴形容人不识。
有子有子狂非狂,其名复亨字雷阳。
十五早学张道陵,二十已成费长房。
篆符咒水逐鬼物,朝游燕齐暮衡湘。
信奇喜异世不少,指空说无饶衣粮。
读古人书识道理,定复在陈饥欲死。
不如沈家跨灶郎,恍兮惚兮行怪诡。
村惊郭骇争赠诗,我亦徇俗书此纸。
万事宜假不宜真,往往神仙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