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峰罗夕日,高原蔼秋阴。
天风自何来,吹我芳树林。
寒蝉发哀调,蟋蟀嗣其音。
岁月日以暮,霜露日以深。
相思不自遣,无乃劳君心。
持君一杯酒,聊以开郁沈。
遥峰罗夕日,高原蔼秋阴。
天风自何来,吹我芳树林。
寒蝉发哀调,蟋蟀嗣其音。
岁月日以暮,霜露日以深。
相思不自遣,无乃劳君心。
持君一杯酒,聊以开郁沈。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遥峰罗夕日,高原蔼秋阴”以远山排列迎接夕阳,高原上弥漫着秋日的阴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天风自何来,吹我芳树林”则将视线转向天空,想象着不知从何处吹来的风,轻轻拂过繁茂的树林,带来一丝凉意。
“寒蝉发哀调,蟋蟀嗣其音”两句通过寒蝉和蟋蟀的鸣叫,进一步渲染了夜晚来临前的寂静与凄凉。寒蝉的哀鸣与蟋蟀的低吟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
“岁月日以暮,霜露日以深”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随着夜晚的降临,霜露也越发浓重,暗示着季节的变换和生命的短暂。最后,“相思不自遣,无乃劳君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之情,担心这份情感会成为对方的负担。“持君一杯酒,聊以开郁沈”则是诗人借酒浇愁,试图缓解心中的忧郁与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明末文人对于时光流逝、季节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人心乘气机,投闲肆驰逐。
飞天忽沦渊,忘生以徇欲。
大而名节丧,甚者邦家覆。
一狂方寸乱,一安万事足。
箪瓢乐陋巷,粱肉怕书腹。
平时工用深,举动自绝俗。
伥伥无所守,有为皆碌碌。
一堕荆榛中,终身困踯躅。
世事岂有常,乌可执卷赎。
学问在我毋自弃,富贵在天毋自辱。
博物君子识鉴精,包罗错综能成文。
夫何吴兴戴庆豫,慨然谱竹拟诸形。
非草非木言甚决,品类繁夥难尽说。
九江五岭多逸遗,维此方君更无别。
隐彩韬名志行坚,万里临邛族最寒。
文饶携来甘露寺,声价压倒万琅玕。
眼节须牙如积累,四面对出莫与比。
不有芝田纪录详,后世莫知深可耻。
我闻此说亦相仍,未尝亲得见觚棱。
江东使者返行部,招徕节士番中分。
个个折旋皆中矩,什什来归敬岩所。
有匪良朋保岁寒,凛然如对齐充父。
后山居士知其然,心事曾将诗句传。
老来不复人间事,寄语山翁莫削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