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野外游,策杖解重裘。
暖入烟光嫩,寒轻山翠幽。
隔花遥劝酒,爱竹近移舟。
幽事那能说,芳期自可留。
初春野外游,策杖解重裘。
暖入烟光嫩,寒轻山翠幽。
隔花遥劝酒,爱竹近移舟。
幽事那能说,芳期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诗人漫步郊野的情景。开篇“初春野外游,策杖解重裘”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春季景象中。诗人手持拐杖,脱去厚重的冬衣,轻装上阵,踏上了探索春天奥秘的旅程。
接着,“暖入烟光嫩,寒轻山翠幽”两句,细腻地捕捉了春天特有的氛围。温暖的阳光透过薄雾,使得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新柔和;而山色在春寒未尽之时,依然保持着一抹淡淡的绿意,透露出一种深邃的宁静之美。
“隔花遥劝酒,爱竹近移舟”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在花丛中,诗人举杯相邀,似乎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靠近竹林时,他甚至愿意调整行舟的位置,以更亲近这片绿色的海洋。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流露出他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最后,“幽事那能说,芳期自可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春天的美景虽美,却难以言表,只能用心去感受;而这份美好的记忆,却可以永远留存于心,成为心灵深处的一份宝贵财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诗意的春日郊游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龙爪槐张攫。驰突处、宛骝蹴铁,死生堪托。
我把金荃词一卷,字字写成钗脚。
是吾友、东堂之作。
读罢悲风生肘腋,羡君才、不减王宁朔。
相怜也,总萧索。茂陵一病成担阁。
叹客里、无多暇日,我歌君酢。
醉擘银筝弹一曲,弹到秋云都薄。
只是诉、两人沦落。
泣下羞为儿女态,问吾生、舌在还如昨。
休作苦,且行乐。
忆昔吾家,有万卷楼,城西毫村。
自江陵道尽,牙签半失,感阳焰熄,玉轴犹存。
借去一瓻,亡来三箧,墨化妖螭赴海门。
无多剩,似乱馀故旧,卖后田园。丛编暇日还扪。
与药裹零星曝满轩。
任半生穿穴,碎同蠹蚀,有时发作,陡若龙掀。
贫极须捻,老来怕读,閒对秋阳自较翻。
吾休矣,亟束书高阁,且晒吾裈。
乌鹊惊飞,绕树无枝,谁为故乡。
叹十年失路,愁云淰白,三秋伏枕,病叶删黄。
欲哭不能,欲歌不可,冷尽吴钩一寸肠。
繁华梦,梦华清全部,岐薛诸王。从头细与平章。
算红烛今番第几场。
正檀槽滚遍,娇莺碎语,碧空界破,归雁分行。
此夜筵前,明朝河上,击唾壶兼作拍张。
梧轩好,待来春重到,劈纸添香。
轻松纤软评春雪,此言殊耐寻玩。
昔人句子巧形相,又入春趺赞。细拟议、两般俱善。
不如单咏霜蔬便。
每未到春盘,早赪甲、娇擎隽永,那数禁脔。
此际风雪豪家,点酥抑鲊,花压羔儿红浅。
寒酸腹内剩蔬畦,那有羊来践。只千里、湖莼路远。
乡愁菜把权消遣。
对稀疏、凭小摘,忽忆情亲,踌躇未免。
月明珠馆。有帝释鬘陀,身云散满。
鲛国旌幢,鲎帆笳吹,万叠雪倾银溅。
装罢红棉粤峤,看足苍枫梁苑。
饶能事,尽微皴澹抹,黄深绛浅。箧衍。有一卷。
细腻凝脂,三尺松陵绢。
少不如人,师须为我,画出鬓丝禅板。
旁侍湘娥窈窕,下立天魔蹇产。
人间苦,怅碧桃花谢,洞天归晚。
枫桥渔火星星处,钟声客航仍度。
微昏帘幕,乍暝帆樯,夹岸多于津树。船娘吴语。
为蘸水拖烟,脆来如许。
不管人愁,棹歌杳霭掠波去。
如眉月棱半吐,想当年曾斗,馆娃娇妩。
夜市听莺,春衣扑蝶,梦到将圆频误。鸣珂旧路。
问冶叶倡条,可能如故。撩乱心情,化茶烟一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