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吾家,有万卷楼,城西毫村。
自江陵道尽,牙签半失,感阳焰熄,玉轴犹存。
借去一瓻,亡来三箧,墨化妖螭赴海门。
无多剩,似乱馀故旧,卖后田园。丛编暇日还扪。
与药裹零星曝满轩。
任半生穿穴,碎同蠹蚀,有时发作,陡若龙掀。
贫极须捻,老来怕读,閒对秋阳自较翻。
吾休矣,亟束书高阁,且晒吾裈。
忆昔吾家,有万卷楼,城西毫村。
自江陵道尽,牙签半失,感阳焰熄,玉轴犹存。
借去一瓻,亡来三箧,墨化妖螭赴海门。
无多剩,似乱馀故旧,卖后田园。丛编暇日还扪。
与药裹零星曝满轩。
任半生穿穴,碎同蠹蚀,有时发作,陡若龙掀。
贫极须捻,老来怕读,閒对秋阳自较翻。
吾休矣,亟束书高阁,且晒吾裈。
这首词《沁园春·晒书》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词人对往昔藏书生活的回忆与感慨。
词的开篇“忆昔吾家,有万卷楼,城西毫村”,以回忆的方式,勾勒出一个拥有万卷藏书的家族,位于城西的毫村之中,充满了书香气息。接着,“自江陵道尽,牙签半失,感阳焰熄,玉轴犹存”几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书籍在岁月流转中的得失,既有失去的遗憾,也有留存的欣慰。这里,“牙签”指代书签,象征着书籍的散失;“阳焰”比喻短暂的辉煌,暗示了家族兴衰的变化;“玉轴”则代表珍贵的书籍,虽历经沧桑,仍得以保存。
“借去一瓻,亡来三箧,墨化妖螭赴海门”几句,进一步描述了书籍的流转与命运,借出的书籍可能再也无法归还,散落的书籍如同墨化为妖异之物,消失于大海尽头,充满了无奈和哀伤。
接下来,“无多剩,似乱馀故旧,卖后田园”几句,将书籍与生活紧密相连,剩余的书籍仿佛是散落的故友,而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卖掉曾经的田园,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丛编暇日还扪,与药裹零星曝满轩”两句,展现了词人在闲暇时翻阅书籍,与药物散落的场景交织在一起,既体现了对书籍的珍惜,也反映了生活的琐碎与忙碌。
“任半生穿穴,碎同蠹蚀,有时发作,陡若龙掀”几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书籍被蛀虫侵蚀的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波动,如同龙的突然掀动,充满了动荡与不安。
最后,“贫极须捻,老来怕读,閒对秋阳自较翻”几句,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贫困的生活,词人对阅读的恐惧与无奈,只能在秋日的阳光下,独自翻阅书籍,寻找心灵的慰藉。
“吾休矣,亟束书高阁,且晒吾裈”作为结语,词人似乎已经看透了生活的不易,选择将书籍束之高阁,暂时放下,而将注意力转向了更为实际的生活需求——晒裤子,体现了对现实的妥协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书籍命运的描绘,反映了个人与家庭的兴衰变迁,以及在生活压力下的情感体验,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的悲喜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