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险悠悠海上山,东南半壁倚台湾。
敬宣帝泽安群岛,愧乏边才控百蛮。
瘴雾扫开新气宇,风沙吹改旧容颜。
敢辞远迹烟波外,博望曾经万里还。
天险悠悠海上山,东南半壁倚台湾。
敬宣帝泽安群岛,愧乏边才控百蛮。
瘴雾扫开新气宇,风沙吹改旧容颜。
敢辞远迹烟波外,博望曾经万里还。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岛的地理特征与历史地位,同时表达了对治理边疆的感慨与决心。首句“天险悠悠海上山”以壮阔的海上山脉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台湾岛的地理位置,强调其作为海上屏障的重要性。接着,“东南半壁倚台湾”点明台湾在地理上的战略价值,它支撑着大陆的东南半部。
“敬宣帝泽安群岛”一句,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帝王恩泽的敬仰,并希望自己的治理能如同古代帝王般安抚边疆,使岛屿安宁。“愧乏边才控百蛮”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谦逊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对边疆治理的重视和责任感。
“瘴雾扫开新气宇,风沙吹改旧容颜”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变迁来象征治理效果的显现,瘴雾散去,风沙平息,意味着边疆环境得到改善,新的气象和面貌正在形成。最后,“敢辞远迹烟波外,博望曾经万里还”表达了诗人愿意远离家乡,深入边疆,效仿张骞出使西域的精神,即使面对遥远和艰难,也勇于承担使命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台湾岛的自然风光和地理意义,更蕴含了诗人对于边疆治理的深思和自我期许,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的关注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