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长岩东,萧条趣不穷。
密藤成斗帐,疏树即檐栊。
槿花碍前浦,荷香栏上风。
寄言覆苔客,无事果园中。
避暑长岩东,萧条趣不穷。
密藤成斗帐,疏树即檐栊。
槿花碍前浦,荷香栏上风。
寄言覆苔客,无事果园中。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避暑于山中长岩之下的宁静生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
“避暑长岩东”,开篇点明地点,山中长岩,正是夏日避暑的理想之地。“萧条趣不穷”,虽处幽静之地,却乐趣无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
“密藤成斗帐,疏树即檐栊”,藤蔓紧密交织,如同斗篷般覆盖,树木稀疏,仿佛是屋檐下的装饰。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日常生活用品相联系,形象生动。
“槿花碍前浦,荷香栏上风”,槿花遮挡了前方的水路,荷花的香气随风飘至栏杆之上。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嗅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寄言覆苔客,无事果园中”,诗人以“覆苔客”自喻,表达自己如同在苔藓覆盖的果园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对自身闲适生活的描述,也含蓄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避暑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情感真挚而深沉。
拔草不拔根,塞水不塞源。
忽然草生更水长,败却禾稼仍滔天。
老夫昔岁得淋疾,初谓一日今两年。
服药六千六百盏,望舒二十二回圆。
偶逢周郎顾,一脉擒二竖。
发药何用多,刀圭起沉痼。
向来肝肠痛如割,今来疾痛全然脱。
捉著根源尽扫除,周郎神医天下无。
昨雨败重九,谓并败此行。
云师出小谲,垂晓偷放晴。
初愁落君后,我反先出城。
伫立已小倦,喜闻马来声。
南山有新观,大殿初落成。
入门山脊动,仰目天心横。
柱起龙活立,檐飞鹏怒升。
影入西湖中,失尽千峰棱。
天竺拉灵隐,骏奔总来庭。
老禅定何巧,幻此壮玉京。
书生茅三间,饥眠方曲肱。
帘拂云间竹,窗摇水下天。
栏干斜倚处,风物正凄然。
送眼看群叟,收罾得小鲜。
可怜碧玉沼,不种一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