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台二百载,九叶始敷荣。
自处贫非病,相传笔代耕。问天何罪戾?
误我是功名。一掬思乡泪,松楸弃祖茔!
居台二百载,九叶始敷荣。
自处贫非病,相传笔代耕。问天何罪戾?
误我是功名。一掬思乡泪,松楸弃祖茔!
这首诗《台感》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台湾二百年的历史感慨,以及对台湾被割让给外国的深深悲痛。
首句“居台二百载,九叶始敷荣”描绘了台湾在被清朝统治下的漫长岁月,经历了九代人的繁衍生息,终于开始繁荣发展。然而,这种繁荣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自处贫非病,相传笔代耕”两句,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描述了台湾人民在贫穷中自力更生的生活状态,他们用笔代替农具,书写着自己的命运和希望。这里既体现了台湾人民勤劳智慧的一面,也暗示了他们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现实。
“问天何罪戾?误我是功名”这两句直抒胸臆,诗人质问苍天为何要让台湾遭受如此不幸的命运,为何要让台湾人民为了功名利禄而背负沉重的负担。这里的“功名”不仅指个人的功名,更是指国家的荣誉与地位,表达了诗人对台湾被割让的强烈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最后,“一掬思乡泪,松楸弃祖茔!”诗人以深情的泪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松楸”象征着墓地,这里的“弃祖茔”则意味着对祖先的祭扫之地的放弃,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台湾被割让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失去家园的哀伤。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台湾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韶光最好,甚眉峰长聚。相劝乘船漾南浦。
盼海棠簪后插到荼蘼,同梦里又是楝花风雨。
桥东芳草岸,胜乐游原,勾队争看小蛮舞。
雀舫曳疏帘,蛛网浮杯,但日日鸾箫吹度。
听唱遍青春蓦山溪,待拆了歌台,放伊归去。
天造云雷,问谁是、中原豪杰。
人尽道、青钱万选,使君高节。
自有胸中兵十万,不须更事张仪舌。
看千秋、金镜一编书,心如铁。天下利,君能说。
天下病,君能切。要十分做满,黑头勋业。
乐府新诗三百首,篇篇落纸挥冰雪。
更醉来、鲸吸捲秋波,杯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