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四月江南村,村村插秧无朝昏。
红妆少妇荷饭出,白头老人驱犊奔。
三月四月江南村,村村插秧无朝昏。
红妆少妇荷饭出,白头老人驱犊奔。
这首元代诗人刘诜的《秧老歌三首(其一)》描绘了江南乡村三月四月间插秧的繁忙景象,以及农人们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
开篇“三月四月江南村”,点明时节与地点,江南的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节。接着“村村插秧无朝昏”,形象地展现了村民们不分昼夜,忙碌于田间的场景,表现了农事的紧迫和重要性。
“红妆少妇荷饭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年轻女子身着鲜艳的服饰,肩扛饭篮,走出家门,准备为劳作的丈夫和父亲送饭。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女性在农业生产中的参与,也反映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支持与关爱。
“白头老人驱犊奔”,则将视角转向了年长的农人,他们手持鞭子,赶着牛群,穿梭于田间地头,进行耕作。白发苍苍却依然勤勉的身影,象征着世代相传的农耕文化与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乡村春日插秧的繁忙景象,以及农人们不辞辛劳、共同协作的集体生活,既赞美了劳动之美,也蕴含了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深情厚意。
白白茅柴强作春,青青灯火夜相亲。
超然似子真翘楚,旧矣逢人诵过秦。
觅举不应专嗜古,能文安得却嫌贫。
射科速化谁无术,误向南溪更问津。
敬轩居士子胥孙,河出昆仑学有源。
秋鹗屡看书祢表,春风两度对尧轩。
钓竿已拂珊瑚树,拄笏新沾雨露恩。
暂作祝融香火吏,裹轮早晚到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