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曾秀才归永丰》
《送曾秀才归永丰》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白白茅柴强作春,青青灯火夜相亲。

超然似子真翘楚,旧矣逢人诵过秦。

觅举不应专嗜古,能文安得却嫌贫。

射科速化谁无术,误向南溪更问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céngxiùcáiguīyǒngfēng
sòng / yángwàn

báibáimáocháiqiángzuòchūnqīngqīngdēnghuǒxiāngqīn

chāoránzhēnqiàochǔjiùféngrénsòngguòqín

yìngzhuānshìnéngwénānquèxiánpín

shèhuàshuíshùxiàngnángèngwènjīn

翻译
勉强在雪白茅草中寻找春天的气息,青灯下夜晚显得更加亲近。
你的超凡才华如同真正的出类拔萃者,人们早已熟知你的过人才华,比如秦朝的故事。
寻求仕途不应只执着于古代的事迹,擅长写作怎能嫌弃贫穷的生活呢?
射箭科目的技艺谁能不掌握?只是误入歧途,不知向何处寻求正确的道路。
注释
茅柴:形容雪白的茅草,象征冬日的寒冷。
青青灯火:形容夜晚的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超然似子:形容某人的才华出众,超越常人。
过秦:引用历史典故,比喻某人的才华广为人知。
觅举:寻求仕途的机会。
嗜古:过分喜好古代的事迹或传统。
能文:指有文学才能。
嫌贫:厌恶贫穷。
射科: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射箭科目。
误向南溪:比喻走错了路,迷失方向。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寻求帮助或指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送曾秀才归永丰》。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古人的怀念和现实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曾秀才离别的不舍以及对人才难以得到认可的感慨。

首句“白白茅柴强作春”描述了春天来临时,草木竞相生长的情景。接着,“青青灯火夜相亲”则描绘出人们在夜晚聚集在一起,点起灯火,互相交流的温馨场面。

第三句“超然似子真翘楚,旧矣逢人诵过秦”表明诗人对于古代贤士如子真、翘楚等人的仰慕之情,并且通过他们的名声,感叹时光流转,历史久远。

第四句“觅举不应专嗜古,能文安得却嫌贫”则是诗人自我反思,表达了即便对古代有浓厚兴趣,也不能仅限于此,因为能够写作的人不应该被贫穷所困扰。

第五句“射科速化谁无术,误向南溪更问津”则是对于科举考试的快速变化和难以把握,以及诗人对曾秀才未来命运的关切,希望他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功底,更体现出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时代与社会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次韵道卿闻新莺

草长江南春欲阑,晓莺声在绿阴间。

定应春恨知公子,故作清歌学小蛮。

催尽落花风自暖,唤醒愁眼日长闲。

隔枝时见黄金羽,始信庭柯会解颜。

(0)

饮酒三首·其一

高皇扫强秦,纵横成妙略。

三杰岂不雄,曾不出笼络。

曹参晚为相,痛饮事杯酌。

当知清净化,寓意在酬酢。

魏武独何为,屡下禁酒约。

兵戈缠九州,猜忌恣暴虐。

堂堂孔北海,醉语杂谐谑。

斯人犹杀之,四海何由廓。

古来成败事,纷纷真一噱。

(0)

次韵元杰听溪亭见寄

贫病相牵各异乡,心随南雁与翱翔。

感君三绝出妙手,慰我九回萦别肠。

山色为人分浅黛,泉声何事碎鸣珰。

千岩万壑山阴路,谁与临流共一觞。

(0)

正月十五日同圆明老师渡溪西雨作不可回三绝·其三

一别风尘客恨长,凤城灯烛记微茫。

人生相见知何定,夜雨重来此对床。

(0)

苦寒二首·其二

天容黯惨悲风吹,寒日欲出寒云垂。

千门昼闭人迹绝,万里长空鸟不飞。

豺虎号寒声怒急,行人指堕毛为立。

易水风高燕地寒,白头书生望云泣。

(0)

寄题元具茨双梅庵

高节知公冠九州,梅花却对令君羞。

诗如往日陶彭泽,人是只今陈太邱。

挽得繁枝供宴坐,小分疏影入清流。

簿书堆里浑无事,玉雪香中醉即休。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