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越州歌二十首·其四》
《越州歌二十首·其四》全文
宋 / 汪元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两峰云锁几时开,昨夜京城战鼓哀。

渔父生来载歌舞,满头白发见兵来。

(0)
翻译
两座山峰被云雾笼罩,何时才能云开见日?
昨晚京城响起了悲壮的战鼓声。
注释
云锁:形容山峰被云雾遮挡,难以穿透。
战鼓哀:战鼓声凄凉,暗示战争的残酷。
渔父:指渔夫,古代隐士或田园生活的人。
兵来:指战争的到来,带来动荡不安。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之际,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诗中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画面。

"两峰云锁几时开",这里的“两峰”可能指的是越州(今浙江绍兴)附近的地理特征,如山峰等自然景观,而“云锁”则是对战争中天气阴沉、不见光明的形象表达。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现了对于和平时光何时到来的渴望。

"昨夜京城战鼓哀",这一句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紧迫感。京城之中,战鼓声此起彼伏,表明战乱已经逼近,这种声音对百姓来说是悲哀和恐惧的象征。

"渔父生来载歌舞",这里的“渔父”通常指的是渔民,即靠近水域生活的人们。诗中说他们“生来载歌舞”,可能是在平时,他们的日子里充满了欢乐和艺术的表达。但这种宁静祥和的场景在战争中被彻底打破。

"满头白发见兵来",这一句则是对老年渔父的描写。他们本应享受晚年的平静,但却不得不面对战乱带来的恐慌,“满头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沉重与生活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排比,表现了战争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诗人对于和平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

作者介绍
汪元量

汪元量
朝代: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辛未九日晦日

遗体即母身,哀哀勿重陈。
一贻泉壤忧,两见霜露晨。
繁霜与重露,涂抹随荆榛。
身即未殒灭,强与松伯春。
遂于摇落中,见此天地仁。
玄鸟已辞社,蓐收方降莘。
拭泪声秋旻,何由酬艰辛。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