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塘溶溶贮清泚,中有高亭兀然起。
问公名亭意若何,公笑不言摇麈尾。
知公直是我辈人,此意不凡端有以。
亭本无风水亦静,风落波生偶然尔。
山摇宿霭迷粉黛,莺啼晚柳明金翠。
涔涔凉气侵语笑,漠漠飞岚到襟袂。
冰痕摇度帘痕曲,晓日初升窗影碎。
几个沙鸥乱夕阳,一段馀霞浴晴绮。
可怜巽坎固多态,转续无穷难偻指。
凭栏若随根境转,目不暇瞬亦劳矣。
谁知主人心湛然,道骨嵚嵚照云水。
本来非静亦非摇,坐观物态聊尔尔。
更须说似登临人,认取闹中真自己。
方塘溶溶贮清泚,中有高亭兀然起。
问公名亭意若何,公笑不言摇麈尾。
知公直是我辈人,此意不凡端有以。
亭本无风水亦静,风落波生偶然尔。
山摇宿霭迷粉黛,莺啼晚柳明金翠。
涔涔凉气侵语笑,漠漠飞岚到襟袂。
冰痕摇度帘痕曲,晓日初升窗影碎。
几个沙鸥乱夕阳,一段馀霞浴晴绮。
可怜巽坎固多态,转续无穷难偻指。
凭栏若随根境转,目不暇瞬亦劳矣。
谁知主人心湛然,道骨嵚嵚照云水。
本来非静亦非摇,坐观物态聊尔尔。
更须说似登临人,认取闹中真自己。
这首《波光亭》由宋代诗人刘才邵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波光亭周围环境的静谧与生机。
首句“方塘溶溶贮清泚”,以“溶溶”形容方塘的广阔与清澈,仿佛能容纳天地之灵气。“中有高亭兀然起”,则描绘了亭子独立于水面之上,与四周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其独特与静谧。
接着,“问公名亭意若何,公笑不言摇麈尾”,诗人以对话的形式,引出对亭名含义的探讨,通过“公”的一笑不答,暗示了亭名背后深意,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知公直是我辈人,此意不凡端有以”,表达了对“公”的敬仰之情,认为其思想境界非凡,不凡之意在于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接下来的几句,如“亭本无风水亦静,风落波生偶然尔”,进一步描绘了波光亭在静谧中的动态美,风起时水面微动,却也显得自然而和谐。
“山摇宿霭迷粉黛,莺啼晚柳明金翠”,通过山色、雾气、莺鸣、晚柳等元素,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涔涔凉气侵语笑,漠漠飞岚到襟袂”,描绘了凉爽的空气与轻柔的云雾,与人物的欢声笑语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温馨与和谐感。
“冰痕摇度帘痕曲,晓日初升窗影碎”,通过冰痕与晨光的细节,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变化。
“几个沙鸥乱夕阳,一段馀霞浴晴绮”,以沙鸥与夕阳余晖为元素,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黄昏景象,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可怜巽坎固多态,转续无穷难偻指”,通过八卦中的巽坎两卦,象征自然界的变化与无穷,表达了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深刻思考。
“凭栏若随根境转,目不暇瞬亦劳矣”,提醒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醒,避免被外界纷扰所累。
最后,“谁知主人心湛然,道骨嵚嵚照云水”,表达了对波光亭主人内心世界的赞美,认为其心灵如同清澈的泉水,纯净而深远,与自然融为一体。
整首诗通过对波光亭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