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瞻宰木过三年,霜露凄凉倍怆然。
马鬣但惊荒宿草,龟趺未办表新阡。
平生钟釜空遗恨,旧物杯棬半不传。
鸿雁差池风雨急,吞声清泪彻黄泉。
不瞻宰木过三年,霜露凄凉倍怆然。
马鬣但惊荒宿草,龟趺未办表新阡。
平生钟釜空遗恨,旧物杯棬半不传。
鸿雁差池风雨急,吞声清泪彻黄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名为《九月到白石先妣茔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哀伤与怀旧之情。
“不瞻宰木过三年,霜露凄凉倍怆然。”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以及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尽思念。“宰木”指的是古代墓地常种植的树木,这里用来纪念先人。三年已过去,霜露凄凉,景象与情感交织,倍感怆然。
“马鬣但惊荒宿草,龟趺未办表新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奈。马鬣(马尾)触动了荒废的宿草,显示出一片荒芜之景;而龟趺(龟背)尚未修整成新的界标,隐含着时间久远、遗迹湮没的哀愁。
“平生钟釜空遗恨,旧物杯棬半不传。”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与遗憾。钟釜(古代的炊煮器具)和杯棬(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品,但在诗人眼中,它们承载着平生无法释怀的情感,半部不传,表达了时代变迁、往事难寻的无奈。
“鸿雁差池风雨急,吞声清泪彻黄泉。”最后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深刻的结合。鸿雁(大雁)在急风暴雨中飞过,诗人仿佛能听到它们的哀鸣,这种声音让他的清泪不断,透过黄泉(古代指地下水泽,也常用以比喻死亡),似乎是在与亡灵交流。
整首诗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先人墓地的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深沉的哀愁。
林上春来恰恰忙,安排颜色与春装。
栽培欲报应先发,根柢虽移不改芳。
红药便随心减价,黄蜂偷喜蜜添香。
凭君剩酿看花酒,待插花枝满首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