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硕彦,卜筑绀园幽。
涛洒琴书润,珠擎栋宇浮。
下帷修素业,通籍赞皇猷。
不作南人党,长悬社稷忧。
封章归白简,高隐恋菟裘。
风采千人失,遗祠万古留。
波光摇宝树,云影拂沧洲。
地拟壶中胜,帆从镜里游。
仪型空岁月,蕉荔自春秋。
纵有怀湘赋,巫阳不可求。
宋朝名硕彦,卜筑绀园幽。
涛洒琴书润,珠擎栋宇浮。
下帷修素业,通籍赞皇猷。
不作南人党,长悬社稷忧。
封章归白简,高隐恋菟裘。
风采千人失,遗祠万古留。
波光摇宝树,云影拂沧洲。
地拟壶中胜,帆从镜里游。
仪型空岁月,蕉荔自春秋。
纵有怀湘赋,巫阳不可求。
这首诗描绘了对明代诗人陈琏在明朝时期对李忠简公祠的拜谒与缅怀之情。诗中以“宋朝名硕彦”开篇,巧妙地将李忠简公置于宋代文士的行列之中,暗示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接着,“卜筑绀园幽”一句,通过描述李忠简公的居所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高雅的氛围,体现了其人格的高尚与内心的平和。
“涛洒琴书润,珠擎栋宇浮”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李忠简公的学问与品德比作滋润琴书的潮水和支撑栋宇的明珠,形象地表达了他对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接下来,“下帷修素业,通籍赞皇猷”则进一步强调了李忠简公在学术研究和政治事务中的卓越成就,以及他为国家治理所做出的努力。
“不作南人党,长悬社稷忧”两句,展现了李忠简公的高尚情操和忧国忧民的精神,即使身处逆境,也始终心系国家和民众的福祉。随后,“封章归白简,高隐恋菟裘”则描绘了李忠简公晚年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虽远离官场,但心系国家的情怀并未消减。
“风采千人失,遗祠万古留”两句,表达了对李忠简公人格魅力和精神遗产的敬仰与怀念,他的形象和事迹将永远被后人铭记。最后,“波光摇宝树,云影拂沧洲”、“地拟壶中胜,帆从镜里游”、“仪型空岁月,蕉荔自春秋”、“纵有怀湘赋,巫阳不可求”等句子,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进一步深化了对李忠简公品格和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先贤的追思与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高度赞扬了李忠简公的个人品质和历史贡献,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惜匆匆楼头燕子,秋来留便难住。
成灰红粉犹生叹,况作高楼坠蕊。秋最苦。
见多少、西风败草无青处。问天莫语。
任同穴杳冥,鸩觞和血,九地觅归路。
断肠事,争肯徘徊自误。侬心未许人觊。
只伤君献凌云赋,毕竟虚名何补。君可悟。
君不见、严徐东马皆尘土。百年似此,尚有个清娱。
夜台寂寞,随着子长去。
雁儿无意绪,傍云斜度,夜分凄苦。
落叶征车,回首凤城天暮。
一片秦时古月,已照遍、关山羁旅。
凝望处,芦沟西北,数行烟树。
自怜草草天涯,怅负了家园,桂花尊俎。
牢落青衫,暗染几痕凉露。
今夕未知何夕,甚易水、荒寒如许。
愁欲赋,三声两声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