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儿无意绪,傍云斜度,夜分凄苦。
落叶征车,回首凤城天暮。
一片秦时古月,已照遍、关山羁旅。
凝望处,芦沟西北,数行烟树。
自怜草草天涯,怅负了家园,桂花尊俎。
牢落青衫,暗染几痕凉露。
今夕未知何夕,甚易水、荒寒如许。
愁欲赋,三声两声更鼓。
雁儿无意绪,傍云斜度,夜分凄苦。
落叶征车,回首凤城天暮。
一片秦时古月,已照遍、关山羁旅。
凝望处,芦沟西北,数行烟树。
自怜草草天涯,怅负了家园,桂花尊俎。
牢落青衫,暗染几痕凉露。
今夕未知何夕,甚易水、荒寒如许。
愁欲赋,三声两声更鼓。
这首《玉漏迟》以中秋夜过芦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画面。词人通过雁儿无心、落叶征车、秦时明月、芦沟烟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
“雁儿无意绪,傍云斜度,夜分凄苦。” 开篇即以雁儿的孤独与云间斜飞,暗示了词人的孤独和内心的苦楚。夜半时分,雁儿的哀鸣更添了几分凄凉。
“落叶征车,回首凤城天暮。” 落叶与征车,象征着行旅的艰辛与漂泊的无奈。回首望去,天边的暮色中,凤城已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一片秦时古月,已照遍、关山羁旅。” 秦时明月,穿越千年,见证了无数游子的离愁别绪。它照亮了词人所经历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山川,每一段旅程。
“凝望处,芦沟西北,数行烟树。” 凝视远方,芦沟桥的西北方向,烟树稀疏,仿佛是词人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孤独与迷茫。
“自怜草草天涯,怅负了家园,桂花尊俎。” 词人自怜自己匆匆忙忙地在天涯漂泊,辜负了家乡的温馨与团圆,尤其是中秋佳节,桂花飘香,尊俎满堂的美好时光。
“牢落青衫,暗染几痕凉露。” 青衫湿透,不仅是因为秋夜的凉露,更是词人心头的酸楚与哀伤。
“今夕未知何夕,甚易水、荒寒如许。” 今晚不知是何年何月,易水畔的荒寒景象,让人心生悲凉。
“愁欲赋,三声两声更鼓。” 心中的愁绪难以言表,只有三声两声更鼓,敲击着夜的寂静,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忧伤。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在中秋之夜,远离家乡、漂泊他乡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