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雨鸣秋殿,寒芜翳夕廊。
老僧谙寂灭,何处解荒凉。
残雨鸣秋殿,寒芜翳夕廊。
老僧谙寂灭,何处解荒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寺庙的凄清景象。首句“残雨鸣秋殿”,以“残雨”和“鸣”字,生动地展现了秋雨将尽未尽的状态,以及雨滴敲打在空旷殿堂上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次句“寒芜翳夕廊”,通过“寒芜”(枯萎的草)和“翳”(遮蔽),描绘了傍晚时分,夕阳下长廊被枯草遮掩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荒凉与冷清。
接着,“老僧谙寂灭”,点出了寺庙中居住的老僧,他对于“寂灭”(佛教中的涅槃境界,指彻底解脱生死轮回的状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这一句不仅揭示了僧人的内心世界,也暗示了寺庙本身的静谧与超脱世俗的特性。最后,“何处解荒凉”,则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如何从这种荒凉中获得慰藉或解脱的思考,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秋寺庙的孤寂与禅意,以及人在面对荒凉与孤独时的内心探索。
起蛟起蛟天茫然,好生好杀敢问天。
一蛟方生万户死,江左江右常若此。
蛟也幸矣民堪怜,江村溪堡填深渊。
蛟生于天何功德,民死于蛟何冤愆。
将欲殄恶彰天讨,洪涛谁见分愚贤。
更谓民孽应浩劫,狂蛟司命天无权。
天不见苍头黔首蚩蚩子,骨肉漂流一时死。
攀流触浪命悬丝,呼救号天天不理。
纵使万死漏一生,庐舍田园空逝水。
今宵新鬼昨宵人,昨日富室今孤贫。
一草一木天生意,忍驱赤子饱鬐鳞。
安得周处斩蛟剑,遍搜溪谷穷涯津。
尽斩蛟头扫种孽,狂澜永尽无沈沦。
贤王爱马如爱人,人与马并分王仁。
王乐养马忘苦辛,供给王马王之民。
马日龁水草百斤,大麦小麦十斗匀。
小豆大豆驿递频,马夜龁豆仍数巡。
马肥王喜王不嗔,马瘦王怒王扑人。
东山教场地广阔,筑厩养马凡千群。
北城马厩先鬼坟,马厩养马王官军。
城南马厩近大海,马爱饮水海水清。
西关马厩在城下,城下放马马散行。
城下空地多草生,马头食草马尾横。
王谕养马要得马性情,马来自边塞马不轻。
人有齿马,服以上刑。
白马王络以珠勒,黑马王络以紫缨,紫骝马以桃花名。
斑马缀玉锁,红马缀金铃。
王日数马,点养马丁,一马不见,王心不宁。
百姓乞为王马王不应。
《养马行》【清·梁佩兰】贤王爱马如爱人,人与马并分王仁。王乐养马忘苦辛,供给王马王之民。马日龁水草百斤,大麦小麦十斗匀。小豆大豆驿递频,马夜龁豆仍数巡。马肥王喜王不嗔,马瘦王怒王扑人。东山教场地广阔,筑厩养马凡千群。北城马厩先鬼坟,马厩养马王官军。城南马厩近大海,马爱饮水海水清。西关马厩在城下,城下放马马散行。城下空地多草生,马头食草马尾横。王谕养马要得马性情,马来自边塞马不轻。人有齿马,服以上刑。白马王络以珠勒,黑马王络以紫缨,紫骝马以桃花名。斑马缀玉锁,红马缀金铃。王日数马,点养马丁,一马不见,王心不宁。百姓乞为王马王不应。
https://shici.929r.com/shici/eBGu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