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沈大匡先生华山草堂》
《沈大匡先生华山草堂》全文
清 / 厉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心迹竟沈沦,空山閟古春。

亭留唐野史,名在宋逋臣。

破壁全题字,双松一作薪。

惟应千载上,愧煞瘦腰人。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厉鹗对沈大匡先生华山草堂的感慨之作。诗人以“心迹竟沈沦”开篇,表达了对沈先生深藏内心、不为人知的高尚情操的敬仰。"空山閟古春"描绘了草堂所在之地的静谧与岁月的沉淀,暗示着沈先生的隐逸生活和古老文化的传承。

接下来,“亭留唐野史,名在宋逋臣”两句,通过提及历史人物,赞扬沈先生虽身处僻静之地,但其名声却如同唐代的野史和宋代的隐士一般,流传不衰。"破壁全题字"描绘了草堂内的文化痕迹,可能是墙壁上的题诗,体现了沈先生的学识和风雅。

最后,“双松一作薪”暗指沈先生可能以松木为柴,生活简朴,更显其人品高洁。结尾“惟应千载上,愧煞瘦腰人”则表达了诗人对沈先生的景仰之情,认为他的德行和学问将长久流传,让后世之人自愧不如。

整体而言,这首诗赞美了沈大匡先生的高尚情操、学识和隐逸生活,流露出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作者介绍
厉鹗

厉鹗
朝代:清   字:太鸿   号:樊榭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692-1752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天章道中

画鹢低飞湖水平,高低楼阁满稽城。

人游镜里山相照,鱼戏空中日共明。

尽是荷风香不断,忽逢溪雨气尤清。

篮舆却上兰亭步,猿鸟云萝伴此行。

(0)

题中庆学庙壁二首·其一

世皇昔仗钺,汎扫开八垠。

兹方迩彭濮,同气皆吾人。

祥曦洞幽闇,化雨清炎氛。

哀尔穷发黔,煦以天地春。

魋卉袭冠带,鸟语同书文。

迩来六十载,含哺知尊亲。

人心异禽犊,适性非难驯。

吾闻古王政,不以土役民。

季世乃夸夺,畦町逾纷纷。

七纵昧柔远,降女伤王尊。

吾元有至德,万古钦皇仁。

(0)

郭天锡春山图

不见朱方老郭髯,大江秋色满疏帘。

醉倾一斗金壶汁,貌得江心两玉尖。

(0)

可惜吟

春风吹人上妆楼,楼头画眉望池州。

平生倚君似山海,十年不见胡不愁。

东家买红聘小女,西家迎鸾夜击鼓。

眼看拾翠同年人,今又堂堂作人母。

良人良人固家贫,妾身待君亦苦辛。

只愁明镜生白发,有钱难买而今春。

此心悬知燕堪托,裁书系渠左边脚。

愿将妾言入其幕,缬纹资装亦不恶。

(0)

送乡僧伟师南还

析木光中佛耀开,丹楼碧阁映崔嵬。

空闻白马驮经去,几见黄龙听法来。

笠影翩翻云作盖,锡痕依约浪生苔。

归山说似京华梦,亲到幽州礼塔回。

(0)

重用韵

更从何处访蓬壶,花满平堤水满湖。

韩嫣金丸落飞鸟,王乔仙履下双凫。

姬姜自爱千金貌,游侠轻量一斛珠。

我老不知年少事,水边行散似春雩。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