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楠高耸绿氤氲,密叶长柯荫四邻。
佛现宝幢经几劫,天开云帐待何人。
护持必有诸贤圣,触犯宁无恶鬼神。
付嘱寺僧常洒扫,莫令向下有纤尘。
双楠高耸绿氤氲,密叶长柯荫四邻。
佛现宝幢经几劫,天开云帐待何人。
护持必有诸贤圣,触犯宁无恶鬼神。
付嘱寺僧常洒扫,莫令向下有纤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慈济寺内双楠树高耸、绿荫覆盖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副宁静祥和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对佛法的崇敬与信仰。
"双楠高耸绿氤氲,密叶长柯荫四邻"这两句写出了双楠树郁郁葱葱,枝叶交织,形成一片浓阴。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寓意着寺院内外的一种和谐与平衡。
接下来的"佛现宝幢经几劫,天开云帐待何人"两句,则是对佛教文化的尊崇。"佛现宝幢"象征着佛法的显现,而"天开云帐待何人"则是在等待有缘之人的到来,可能是在暗示寺院内的修行者或是寻求智慧的人。
随后的"护持必有诸贤圣,触犯宁无恶鬼神"两句,表达了对寺院中守护佛法、维护和平气氛的期望。这里的"诸贤圣"指的是那些守护寺院、传播佛法的人,而"触犯宁无恶鬼神"则是在警示不要让任何邪恶之物侵扰这片清净之地。
最后,"付嘱寺僧常洒扫,莫令向下有纤尘"两句,是诗人对寺院僧众的嘱咐,要求他们保持寺院的清洁,不让任何污秽积聚。这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维护,也象征着心灵上的澄清与纯净。
整首诗通过对慈济寺双楠树的描绘,以及对佛法和寺院氛围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佛教文化之尊崇以及生活之和谐的深厚情感。
浅渚沸微波,炎光漾轻舸。
破蓬漏骄阳,激射如流火。
势迫心愈焦,趋避无一可。
偶然见日阴,前山冒云朵。
安得破空来,向我舟前堕。
旋觉远浦风,浪纹吹细琐。
翻恐披襟当,所遇或相左。
一念既羡人,一念又为我。
中热增萦回,与舟竞颠簸。
何如两相忘,闭目守枯坐。
惟静能制烦,摄心入安妥。
君看狂浪中,舟子牢把舵。
弱冠识君初,皎若玉树倚。
风尘二十年,相见殊不似。
憔悴凋朱颜,升沉感知己。
一别成永隔,相思魂梦里。
当时长安伴,事过如流水。
生者且云散,泉下长已矣。
今日展遗容,仿佛不忍视。
君有耿耿心,未能托素纸。
潜光郁弗耀,昌炽固有俟。
写生但写意,画工虚摹拟。
凄绝故人书,犹望霍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