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卤青阳沧海滨,扶桑隔水是文身。
江城新市无风雪,画鼓朱幡迎早春。
斥卤青阳沧海滨,扶桑隔水是文身。
江城新市无风雪,画鼓朱幡迎早春。
这首诗描绘了鄮州地区的独特景象与风俗。首句“斥卤青阳沧海滨”,以“斥卤”形容盐碱地,点出鄮州地处海滨,环境特征鲜明;“青阳”则暗示时间,可能指初春时节,与后文“早春”相呼应。整体画面呈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生动场景。
“扶桑隔水是文身”,“扶桑”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木,此处借指东方日出之地,象征着光明与希望。通过“隔水”二字,既强调了地域的辽阔,又暗示了不同文化的界限,而“文身”则指向了鄮州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展现出当地居民独特的传统风貌。
“江城新市无风雪”,“江城”点明鄮州临水而建,为江南城市,而“新市”则可能指的是新兴的集市或城镇,暗示鄮州经济发展繁荣。“无风雪”则描绘了一幅温暖宜人的春日景象,与前文“早春”相呼应,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画面。
“画鼓朱幡迎早春”,“画鼓”和“朱幡”都是古代节日庆典中常用的装饰品,这里用来形容鄮州人民在早春时节举行的盛大庆祝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体现了鄮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鄮州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对轩辕古镜,照华发、短刁骚。
念壮岁心情,平生志气,可笑徒劳。
云中谩夸魏尚,请休论、定远说班超。
总是黄粱一梦,怎如尘外逍遥。蛮徭。洞入云霄。
算无分、到仙曹。愿归隐闽山,来临渭水,葺个云巢。
楼居共、真仙伴侣,又有时、混迹入渔樵。
且恁随缘玩世,帝乡路觉迢迢。
草非草,真非真。柳之骨,颜之筋,欧张瘦硬可通神。
众体备,兼众美。莫臻兴嗣书,无首亦无尾。
当年好事人,各欲徇所嗜。
割截同至宝,得中固为喜。
莫将俗眼看,墨脱字已漫。
当年宝匣中,什袭几岁寒。
祇今烟云披,星斗尚阑干。
麟角凤觜毋轻弃,煎胶续弦端有冀。
君不见四窗宝此不宝他,固应落笔惊风雨,走龙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