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漫塘晚望》
《漫塘晚望》全文
宋 / 刘宰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远山亚归云,黯淡与天一。

近山过馀雨,净扫峰已出。

式喜鸠唤妇,宁忧月离毕。

担簦彼谁子,蹇步泥没膝。

举头望天末,一笑失愁疾。

应知扶桑东,明朝浴晴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àntángwǎnwàng
sòng / liúzǎi

cuīyúnzuòwǎnxiáxiǎoqiáoquèànniǎoshā

língqiànxīnchōuqiūzǎowèizhùhuā

dēngyǐngwēimángxíngtǐngzhōngshēngpiǎomiǎofànwángjiā

chényínsuǒshūgōngděnglínliúdiàochá

注释
亚:贴近,接近。
黯淡:阴暗不明亮。
过:经过,度过。
峰已出:山峰已经显现。
式喜:感到喜悦。
担簦:背着行囊。
蹇步:步履艰难。
失:消失,停止。
扶桑:神话中的太阳神树,象征东方。
翻译
远处的山峦被归来的云彩轻轻覆盖,显得暗淡与天空融为一体。
近处的山峦经过余留的雨水洗涤,峰顶清晰可见。
我欣喜于斑鸠呼唤伴侣的声音,不再担忧月亮即将落山。
背着行囊的他是谁呢?步履艰难,泥水已没过膝盖。
他抬头看向天边,微笑中愁绪顿消。
想必他知道在东方的扶桑树下,明天将迎来晴朗的阳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村傍晚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哲理。

"远山亚归云,黯淡与天一。"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远处的山峰与归宿的云朵相接,呈现出一种朦胧而连绵的美丽景色。诗人用“黯淡”来形容远山和天空浑然一体,既表现了自然景色的柔和,也寓含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近山过馀雨,净扫峰已出。" 这里写的是近处的山峦在经过细雨洗礼后,变得清新脱俗,峰峦显露出来。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远近景象的不同,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式喜鸠唤妇,宁忧月离毕。" 这里“鸾”是古代指鸬鹆(一种似鸡的小鸟),而“妇”则应指诗人妻室或家中女性。诗人借“鸾唤妇”之声表达了一种平和、安宁的情感,而“月离毕”则可能暗示了诗人的某种忧虑,但这种忧虑在宁静的夜晚也变得不那么重要。

"担簦彼谁子,蹇步泥没膝。" 这两句写的是山野间行走的人负重而行,脚步艰难,鞋子被泥土所沾湿,显示了生活中的辛勤与不易,但也透露着诗人对这些劳作者的同情和尊重。

"举头望天末,一笑失愁疾。" 当诗人抬头仰望那无垠的苍穹之时,他的心中似乎也豁然开朗,那些烦恼与忧虑仿佛随风而散,化为一阵轻松的微笑。

最后两句“应知扶桑东,明朝浴晴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希望能够像太阳东升那样,一切阴霾都将过去,迎来新的光明与清朗。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一种美好预期,也是诗人心中对于生活的美好憧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以及个人情怀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作者介绍
刘宰

刘宰
朝代:宋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集字联

书有鱼传人咫尺;门唯爵到地清高。

(0)

挽张百熙联

祝寿未登堂,仕隐殊趋,看公霄汉鸾翔,六十光阴一弹指;

吟诗曾问疾,死生契阔,老我盐车骥伏,有朋零落最伤心。

(0)

栖霞县署厅事联

职在地方,但无忘该管地方,即为尽职;

民呼父母,倘难对自家父母,何以临民。

(0)

贺蔡仰斋夫妇50寿联

屈指三秋,天上又逢七夕;

齐眉百岁,人间自有双星。

(0)

征刻启联

二百年文献,不薄冷官;十一郡典型,无轻前辈。

(0)

挽张之洞联

荀扬经术、班马文章,儒林学海尊山斗;

日毂亲扶、星枢独运,盛德元勋载鼎彝。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