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溪云忆远公,一瓶一锡住西峰。
何由得到安禅处,洗耳閒听碧涧松。
山月溪云忆远公,一瓶一锡住西峰。
何由得到安禅处,洗耳閒听碧涧松。
这首明代诗人陈䞇的《忆住一师》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名为“住一师”的僧人隐居于西峰的生活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僧人修行生活的向往。
首句“山月溪云忆远公”,以山中的明月和溪边的白云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仿佛在回忆一位远离尘嚣的高僧。“远公”在这里可能是指东晋时期的高僧慧远,借以表达对隐逸僧人的敬仰之情。接着,“一瓶一锡住西峰”描绘了住一师简朴的生活状态,一瓶一锡,是僧人行脚必备之物,寓示着其清贫而专注的修行生活。
“何由得到安禅处,洗耳閒听碧涧松”则进一步展现了住一师所处环境的宁静与和谐。安禅,即安心于禅定之中,不受外界干扰。诗人想象自己能够如何达到这样的境界,通过“洗耳”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倾听自然之声的愿望,尤其是那碧绿山谷中松涛的回响,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僧人修行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美好愿望。诗中流露出的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