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杏花微雨,梅花香雪。
芳菲会同梦,占春光三绝。红袖高楼帘半揭。
正相宜、紫箫吹彻。华灯用何有,有多情明月。
桃花流水,杏花微雨,梅花香雪。
芳菲会同梦,占春光三绝。红袖高楼帘半揭。
正相宜、紫箫吹彻。华灯用何有,有多情明月。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三种花卉——桃花、杏花和梅花,以及它们在流水、微雨和香雪中的情境,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诗意。"芳菲会同梦"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梦境般的联想,"占春光三绝"则赞美了这些花卉在春天中独领风骚的地位。
接下来,诗人通过"红袖高楼帘半揭"的场景,暗示了一位女子在高楼上凭栏远眺,紫箫声悠扬,为这春夜增添了浪漫情调。"华灯用何有,有多情明月"则以明亮的月光替代华丽的灯火,强调了自然之美胜过人间繁华,而多情的月亮更显诗人对春夜情感的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夜画卷,融合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体现了吴湖帆作为清末近现代初词人的独特审美和艺术风格。
我本耕田夫,老矣纡郡章。
头童齿欲豁,顾视俱茫茫。
胸中了无有,宁敢高颉颃。
牧民如牧羊,惟恐隳官常。
秋田失一饱,我食不下吭。
宁知事大缪,以肉齿步光。
每遭官长骂,刚肠怒生芒。
归来几何时,有过墙下桑。
西风一叶脱,野草忽已黄。
君行不可挽,吾意不可忘。
霜洗梅花春满握,夜寒吹老城头角。
琐窗砚作离骚香,吐句不教花莫落。
裁量要是修月手,我欲追随惭笔阁。
平生万事不挂口,爱诗苦未厌溪壑。
有人肯筑风骚坛,敢不束甲三距跃。
当时只料孤凤凰,不与鸡群同抱啄。
拔旗赵壁决此胜,金鼓俄惊自天落。
一嗔纵得马辟易,已觉楚歌声四薄。
夜光明月以暗投,心甚爱之颜有怍。
公诗端似大国晋,玉帛诸侯赖联络。
倘令吴楚主夏盟,获麟正恐春秋作。
歙州虽小水如练,沤鸟亦知文字乐。
此盟定自不可寒,把住梅花更商确。
夜窗或许时过从,莫问圣清与贤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