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腋患难禦,垣墙倾莫制。
兹者论战国,破秦必在魏。
初疑此语谩,身到识真是。
河山既设险,信食以自治。
秦虽百虎狼,得进不得退。
襄王昧远图,苏秦嗜近利。
惜哉计画疏,为此山河愧。
我怀谁与语,刘子长论议。
方为十二史,吾言不可废。
眺听常思君,梦魂先朔吹。
肘腋患难禦,垣墙倾莫制。
兹者论战国,破秦必在魏。
初疑此语谩,身到识真是。
河山既设险,信食以自治。
秦虽百虎狼,得进不得退。
襄王昧远图,苏秦嗜近利。
惜哉计画疏,为此山河愧。
我怀谁与语,刘子长论议。
方为十二史,吾言不可废。
眺听常思君,梦魂先朔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河中府古兴寄刘杜舆》。诗中表达了对战国时期形势的深刻洞察,认为魏国在对抗秦国的斗争中具有关键作用。诗人起初怀疑某些言论,但亲身经历后深感其真实。他强调地理优势和内部治理的重要性,指出秦虽强大如虎狼,但在战略上一旦陷入,便难以退出。批评了襄王目光短浅,苏秦只贪图眼前利益,导致国家计划失误,让江山蒙羞。
诗人感慨无人能共论此事,唯有刘杜二人可能理解,因为他们在撰写历史(十二史)时,他的见解不应被忽视。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常常在眺望和倾听中思念他们,甚至在梦中都能感受到北方的风声。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智者的怀念,体现了宋诗的议论性和哲理性。
步出上东门,回回起念思。
今日不作乐,何复待来兹。
君家有清酒,席上有琴鸣。
良遇心所欢,可用解愁情。
舍下无斗粟,囊中无半钱。
不肯学龙蛇自委蛇,何不去而海上从彼辟谷仙。
骑当飞兔马,佩当步光剑。
男儿堕地雄奇必有为,何能坐愁唧唧悲此寒与贱。
三桓在圣门,孟仲多良士。
亦有礼许人,汰哉称叔氏。
平生议论间,师没尚阙里。
何年南方来,海隅有居址。
马迁记吴人,所本盖世史。
箕山许由冢,考古多疑似。
我来昆湖南,有坟此高峙。
山名昉虞仲,墓门复伊迩。
缅兹四科英,再拜荐潦水。
此邦富文学,高让亦前轨。
两贤岂相阨,何至烦钧矢。
末俗愆干糇,学道宜易使。
无为诮贱儒,诗书敦耒耜。
清风飒然来,松桧发宫徵。
慨想弦歌声,肃然增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