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桓在圣门,孟仲多良士。
亦有礼许人,汰哉称叔氏。
平生议论间,师没尚阙里。
何年南方来,海隅有居址。
马迁记吴人,所本盖世史。
箕山许由冢,考古多疑似。
我来昆湖南,有坟此高峙。
山名昉虞仲,墓门复伊迩。
缅兹四科英,再拜荐潦水。
此邦富文学,高让亦前轨。
两贤岂相阨,何至烦钧矢。
末俗愆干糇,学道宜易使。
无为诮贱儒,诗书敦耒耜。
清风飒然来,松桧发宫徵。
慨想弦歌声,肃然增仰止。
三桓在圣门,孟仲多良士。
亦有礼许人,汰哉称叔氏。
平生议论间,师没尚阙里。
何年南方来,海隅有居址。
马迁记吴人,所本盖世史。
箕山许由冢,考古多疑似。
我来昆湖南,有坟此高峙。
山名昉虞仲,墓门复伊迩。
缅兹四科英,再拜荐潦水。
此邦富文学,高让亦前轨。
两贤岂相阨,何至烦钧矢。
末俗愆干糇,学道宜易使。
无为诮贱儒,诗书敦耒耜。
清风飒然来,松桧发宫徵。
慨想弦歌声,肃然增仰止。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陶澍所作的《虞山拜言子墓》,通过诗人的叙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古代学者言子的敬仰之情。
诗中首先提到“三桓在圣门”,暗示言子与孔子的关系,接着点出言子的两位兄长孟、仲都是优秀的人物。诗人对言子的评价是“汰哉称叔氏”,意指言子虽才华出众,但性格更为独特。接下来,诗人回忆了言子生前的言论和事迹,以及他去世后仍被尊崇的情景。特别提到了言子晚年南迁,留下居址,并引用司马迁的记载和关于许由的考古推测,进一步丰富了言子的形象。
诗人来到虞山,拜谒言子的墓地,对言子的墓址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将言子与虞仲、伊迩等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展现了言子在历史上的地位。诗中还提到了言子的学问和品德,以及他对于后世的影响。诗人感慨于言子的高尚人格和学术成就,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
最后,诗人以“清风飒然来,松桧发宫徵”描绘了拜谒言子墓时的自然景象,通过“慨想弦歌声,肃然增仰止”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动和对言子的崇高敬意。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言子的个人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代学者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绮阁香销,玉砌梦残,凄凉旧台。
对御沟红叶,一番木落,宫墙黄菊,几度花开。
水溯岷源,山联吴会,目送征鸿安往哉。
都休问,六朝人物,谁拙谁才。
平生衮衮烟埃。
记匹马当年荆蜀淮。
叹凋零殆尽,词源已竭,消磨未去,酒量犹恢。
八跪蟹肥,四腮鲈美,客有可人招不来。
油幢暇,凭栏一笑,相与传杯。
嗟矍铄翁,对婵娟月,怀汗漫游。
怅江湖幸有,季鹰鲈鲙,田园忍负,晏子狐裘。
丹桂开时,青苹渺处,家在三吴天尽头。
庭皋静,又一番叶落,天下皆秋。
少年弓剑边州。
惊转首黄粱还梦不。
叹悠悠千载,关山无恙,滔滔一水,岁月俱流。
镜老菱花,笳悲芦叶,新雁数行人倚楼。
君知否,把眉峰蹙破,岂为身愁。
大疏归来,小阮适闲,喜同此时。
问垂孤历载,几番遥祝,举觞华旦,相会良希。
颂以松椿,酌之椒柏,预卜明年百事宜。
春犹浅,趁雪晴梅放,且和新诗。
公虽厌直兰闱。
如正色朝端当宁知。
看大廷诸老,争推前席,吾家五祖,自有传衣。
暖律初回,要津立上,卿相时来皆可为。
祈公寿,与东君不老,南极齐辉。
老子家山,近古苏州,有监本呆。
叹长途荷担,斯宜已矣,急湍鼓枻,岂不危哉。
我爱陶潜,休官彭泽,为三径荒芜归去来。
君恩重,奈边戈未偃,阃毂犹推。
东南休运将回。
幸天日清明公道开。
把孤忠自许,我心匪石,一真难灭,人口如碑。
青眼旧交,黑头新贵。
快九万里风鹏背培。
诗筒寄,正多情未已,聊解君颐。
麹生来言,素娥寄声,偶阆苑游。
问去年今夕,逢余桂岭,前年今夕,见子菟裘。
何事尘劳,启人厌倦,痴兔老蟾因缩头。
宜珍重,要相期后会,直待来秋。
休休。
莫舞凉州。
岂巫女风姨相妒不。
枉停歌准拟,冰轮东上,持杯顾恋,银汉西流。
一笑天慳,四并时少,应负珠帘十二楼。
呼蕉叶,且与生酹古,排遣牢愁。
万里戌边,八载去家,始遂一归。
怅中年早历,虎头兵幕,平生屡建,豹尾神旗。
岂得闲身,毋庸多议,感荷九重渊听知。
当时事,似狂澜欲倒,孰障东之。
天教狂虏灰飞。
更莫问儿郎存血衣。
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
径与松荒,人同鹤在,交友晓天星样稀。
从今去,共麴生相约,愿乐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