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唐多令.感怀》
《唐多令.感怀》全文
清 / 徐灿   形式: 词  词牌: 唐多令

玉笛送清秋。红蕉露未收。晚香残、莫倚高楼。

寒月羁人同是客,偏伴我、住幽州。小院入边愁。

金戈满旧游。问五湖、那有扁舟。

梦里江声和泪咽,何不向、故园流。

(0)
鉴赏

这首《唐多令·感怀》是清代女词人徐灿的作品,表达了词人深秋时节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开篇“玉笛送清秋”,以玉笛声渲染出秋夜的清凉与寂寥,仿佛在传递着季节的凄凉。"红蕉露未收",进一步描绘了秋夜景色,红蕉上的露珠尚未干涸,暗示着词人心中的愁绪如同这凝结的露水,难以消散。

接下来,“晚香残、莫倚高楼”写出了词人独自凭栏眺望,晚风中残留的花香更增添了她的孤独感,告诫自己不必再登高望远,以免触动更深的离愁。“寒月羁人同是客,偏伴我、住幽州”一句,词人将自己比作天涯羁旅之人,与寒月相伴,身处幽州这个偏远之地,流露出深深的漂泊之苦。

下片“小院入边愁”承上启下,小院的寂静加深了词人的愁绪,而“金戈满旧游”则勾起了对往昔欢聚时光的回忆,如今只剩下战争的痕迹,令人感叹物是人非。“问五湖、那有扁舟”,词人借问五湖之上是否还有扁舟能载她归乡,表达了强烈的思归之情。

最后,“梦里江声和泪咽,何不向、故园流”两句,词人将自己的情感推向高潮,梦中听到江水的呜咽似乎也在应和着她的泪水,她渴望江水能带她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深秋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作者介绍
徐灿

徐灿
朝代:清   字:湘苹   号:深明   籍贯: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   生辰:约1618-1698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蘋,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
猜你喜欢

秋游六首·其六

霜天寥落思无穷,不奈楼高逼望中。

四面溪山徒满目,九秋宫殿自危空。

云横远峤千寻直,霞乱斜阳数缕红。

无限伤情言不到,共谁开口向西风。

(0)

如梦令.赋梁燕

燕子几曾归去。只在翠岩深处。

重到画梁间,谁与旧巢为主。深许。深许。

闻道凤凰来住。

(0)

玉楼春·其六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

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

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0)

乌夜啼·其一山行约范廓之不至

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溪欲转。山已断。两三松。一段可怜风月、欠诗翁。

(0)

一落索.信守王道夫席上和赵达夫赋金林檎韵

锦帐如云处。高不知重数。

夜深银烛泪成行,算都把、心期付。莫待燕飞泥污。

问花花诉。不知花定有情无,似却怕、新词妒。

(0)

闻科诏勉诸子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

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

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